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愚公”夫妇40载坚守毛乌素沙地 染绿万亩沙漠

2021-07-23 10:12 中国新闻网   田博群  阅读:2122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2日电 题:“愚公”夫妇40载坚守毛乌素沙地染绿万亩沙漠

  作者奥蓝

  “只有生态好了,我们的日子才会变好。”吉日嘎拉图对记者说。

  在中国,毛乌素沙地的治理可谓成效显著。曾经,这片位于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交界处的沙地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如今大半已变绿。上世纪以来,当地政府、民众克服恶劣自然条件,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造绿接力。

图为吉日嘎拉图的家庭草场。 奥蓝 摄 图为吉日嘎拉图的家庭草场。 奥蓝 摄

  吉日嘎拉图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的牧民,1982年至今,他和妻子一直住在毛乌素深处,超万亩沙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披上绿色。

  吉日嘎拉图笑容爽朗、嗓音洪亮,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常年的户外劳作让他的手指关节比一般人都要粗大。

图为吉日嘎拉图种的苜蓿。 奥蓝 摄 图为吉日嘎拉图种的苜蓿。 奥蓝 摄

  盛夏中午日头正毒,百余只羊在门前旱柳下,十余头牛儿在不远处的沙漠绿洲中或站或卧。吉日嘎拉图和老伴正在家中吃午饭,点缀在面条中的沙葱正是当地特有的沙生植物。

  屋后的一片绿洲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站在种满旱柳的小沙丘上,目之所及皆是绿色,格外心旷神怡。“我每天都要在这里坐一会儿。看看这片绿,就觉得这几十年没白活。”吉日嘎拉图说。

图为吉日嘎拉图正在检查枝叶是否有病虫害。 奥蓝 摄 图为吉日嘎拉图正在检查枝叶是否有病虫害。 奥蓝 摄

  40年前,当地推行土地承包制,吉日嘎拉图一家分到14000余亩沙地,其中只有200亩是植被稀疏的三等草场,黄色的沙丘一眼望不到头,连十几只牲畜都养不活。

  那时,夫妻俩和父母一起住在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土坯房中。有时一觉起来,门被沙子堵住,推都推不开。羊在室外卧一会儿皮毛里满是沙子,被压得站不起来。

图为盛夏时节,吉日嘎拉图家门口的郁郁葱葱。 奥蓝 摄 图为盛夏时节,吉日嘎拉图家门口的郁郁葱葱。 奥蓝 摄

  守着如此家业的吉日嘎拉图也犯愁:“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咋富得起来嘛!”夫妻俩曾想过离开,但最终还是割舍不掉乡情。

  于是,吉日嘎拉图决定种树。

  最初,二人只有一只毛驴和一把铁锹。夫妻俩和毛驴一起背着树苗进沙窝,他们一人背一捆,毛驴背两捆。他们在沙漠中全凭人力,一锹一锹地挖沙种植。这时,一年能种2到3亩。

图为吉日嘎拉图家的牛群。 奥蓝 摄 图为吉日嘎拉图家的牛群。 奥蓝 摄

  后来,吉日嘎拉图有了一辆勒勒车,运力也提升到一次七八捆,人也可以坐在勒勒车上节省体力。这时,一年能种8到10亩。

  再后来,吉日嘎拉图又买了一头骡子,让骡子和马一起拉车。这时,一年能种好几十亩。

  2005年,吉日嘎拉图终于攒钱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这时,一年能种好几百亩。

图为羊群在树下避暑。 奥蓝 摄 图为羊群在树下避暑。 奥蓝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刚开始的7到8年,种的树总会被沙子埋掉,怎么都活不下去,后来他才慢慢摸索出适合这里的方法。“我大面积地种柠条、沙柳,因为这两种在沙生植物中都是出名的‘不需要喝水’。”

  如今,夫妻俩让万余亩沙地披上了绿色。常年劳作让吉日嘎拉图积累了丰富经验,即使现在他仍坚持自己种树,不愿意雇人。“我不是心疼钱,我只是觉得他们种的一定没我好,挖的坑没我的深,栽种过程也不如我仔细。”

  生态好了,牛羊也多了,遍地的绿色也使吉日嘎拉图再不用为饲料发愁。这些天,他准备了2万余根柠条,准备补种在屋后的沙地,但一直腾不出手。“我给周边的修路队帮忙运沙子,赚些外快。生态好了,路也修好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啦。”(完)

【编辑:田博群】
2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