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丨掏心窝子、干出样子,成一家子——重庆一位社区书记的基层社会治理感悟

2021-07-20 15:59 新华网    阅读:4249 

新华社重庆7月20日电  题:掏心窝子、干出样子,成一家子——重庆一位社区书记的基层社会治理感悟

新华社记者周凯、梁文雅、王如歌

走进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一栋栋居民楼干净整洁,花草盆景点缀其间,居民三三两两围坐着“摆龙门阵”,仿佛来到了一座新建小区。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环境脏乱、矛盾重重、人人嫌弃的老旧小区。谈起社区的蝶变,居民们总会归功于“整整书记”——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

邢家桥社区人口有1.1万多人,其中安置房488套、安置户1422人。这些安置房建于1992年,曾是当地居民向往的“新村”。但是,近30年过去了,房屋漏水、墙体脱落、缺物业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差等问题日益严重,有的房屋已无法住人,群众反映强烈。

“上厕所要打伞,怕被楼上渗漏的粪水浇头,做饭时怕墙渣掉进锅里。”家住一楼的71岁居民曾凡玉老人对记者说。

看着越来越破旧的小区直着急,谢兰多次向上级争取老旧社区改造项目支持,2017年两江新区将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列入民生实事。可让谢兰没想到的是,这项民心工程却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

“这么破的房子能改造好吗?”“搞面子工程有什么用?”……担心改造治标不治本的居民占了大多数,大家都希望政府对该片区进行拆迁和补偿。但经评估,这些安置房并非危房,也不具备拆迁条件。

怎么办?谢兰试图给居民们做思想工作,结果遇到的是居民的质疑。“有人说我想借改造工程发财,骂什么的都有。”谢兰说。

为了群众的安居梦,谢兰和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气馁,挨家挨户走访,听取居民诉求,有的家庭走访了上百次。终于,居民态度开始转变了。2018年年底,邢家桥社区整治试点楼幢开工,样板间让居民看到了希望,几个月后整治工程全面启动。

2020年初,随着整治项目完工,邢家桥社区居民陆续搬回了新居。墙体坚实、厨房厕所干净敞亮、新增了停车场……居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个个眉开眼笑。搬家时,谢兰为每户家庭拍了张全家福照片,让他们的幸福笑容定格。从此,居民们给谢兰取了个外号叫“整整书记”,意思是把群众的事“整巴适”。

邢家桥社区还构建了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协同发力,调动党员、居民、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治理,“婆婆陪聊队”“小二服务队”等群众自治小组达到13个,居民们互助互帮,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7月1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谢兰受邀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信念——牢记入党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把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谢兰说。

在谢兰看来,群众的小事也是社区的大事。邢家桥社区建立社情民意台账,按照小事当天办、急事当月办、难事当年见效的原则,及时在小区公示,回应群众关切。

“建议增加健身器材”“建议单边规划停车位”……在邢家桥社区“回音壁”上,群众意见每一条都标注了落实情况、整改状态、联络人等。记者看到,在已完成事项后面,都标注着“电话回访:满意”。

小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区书记的追求,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基层干部这样介绍谢兰。新征程上,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谢兰这样的社区书记重任在肩。

坐在装修一新的家里,曾凡玉老人说:“真没想到破房子竟然变成了新房子。党员干部为我们办实事,我们能不拥护党吗?”(参与采写:刘晶瑶、侯伟利)

7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