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空心村”重生经:浙江黄岩乌岩头案例洞见“共富密码”

2021-07-20 10:04 中国新闻网   田博群  阅读:1246 

  中新网台州7月19日电(记者 邵燕飞)伴随城市化浪潮,偏远山村究竟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村不少“空心村”蝶变为“美丽村”“致富村”,奏响着乡村全面振兴曲,昔日背井离乡的村民纷纷“回流”。

  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一条蜿蜒的溪流贯穿古村,高大的树木掩映着一片古建筑群,推开一家小院木门,别有洞天,或是藏着红木梳妆台、插屏玻璃彩画装饰镜等老物件的民宿博物馆,或是体验陶艺、造纸的见素艺术工坊;带着凉意的过堂风微微拂过,极目远眺,视线被绿水青山“填满”……

  “我们从来没想到乌岩头村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乌岩头村党支部书记郑开理说,乌岩头村不大,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到2014年前后,村里只剩下十几名留守老人,不少老房子都坍塌了,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如其所言,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振兴,其中重在乡村,也难在乡村。以乌岩头村为例,2013年,该村110间旧房,空置率90%,坍塌损毁30%,仅有5户老人居住。那年,该村集体收入仅为1万元,年人均收入9300元。

  2013年以来,乌岩头村一直在探索发展的“出路”。从列入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获得1500万元建设经费,到引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及其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与改造……乌岩头村一点点变美了。

  为了维持古民居外观结构,尽可能保留属于乌岩头村的文化印记,杨贵庆团队的修复工作细化到了每块石头的摆放位置、每块石板的排列间隙上,还对原本散乱在地上的电线、电缆、排污管道重新规划……在曾经的“废墟”上,古村落修旧如旧,猪圈变民宿,书吧、民俗博物馆纷纷“冒头”。

  优越的村居环境,首先吸引了不少外出打拼的村民有了回村居住的念头,“竹隐泉”农家乐负责人陈元彬就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每天呼吸新鲜空气,心情都好多了。他在村里开起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

浙江台州黄岩乌岩头村一家民宿 邵燕飞 摄 浙江台州黄岩乌岩头村一家民宿 邵燕飞 摄

  和陈元彬一样,先后有86户乌岩头村村民回村,在水声、蝉鸣的环绕下享受生活。其中不少村民吃起了“旅游饭”,开起了精品民宿、农家乐和土特产店,或是在邻居家的店里打起了工。不仅如此,乌岩头村还吸引了10余名非原住民来投资建起了书吧、文创工坊和民宿。

  “靠着绿水青山,打开门就能赚钱。”曾经的“空心村”复活了……2019年,乌岩头村被评为国家传统村落、3A级景区村庄,该村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就连种在山脚下的番薯、玉米都成了游客最爱的“伴手礼”。

  回望乌岩头村的“重生路”:曾经何时,传统古村落一度衰败,这是各地农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幸运的是,在当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乌岩头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以“复活”。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愿背井离乡?”宁溪镇党委书记胡鸥如是说。

  在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康看来,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因素,“没有人,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从“人”做文章,黄岩近年来积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助推西部乡村振兴,全域共同富裕。尤其是引进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专家教授,撬动美丽乡村建设、“空心村”治理等方面工作。

  例如,杨贵庆教授团队正成为黄岩乡村的“总规划设计师”,推动着宁溪镇乌岩头村、屿头乡沙滩村、北洋镇潮济村等“空心村”活态再生。此外,浙江大学田生科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走进黄岩,唱起了苏浙沪人才“一台戏”。

  与此同时,黄岩还和同济大学在宁溪乌岩头村、屿头乡沙滩村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把黄岩乡村振兴的实践搬进了课堂。目前,这家行走在黄岩乡村的学院共承接培训班、考察团等587批次,接待18095人次。

  “黄岩的乡村没有太震撼的绿水青山,但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的乡村,也能有金山银山,这才有推广意义。”杨贵庆说。

  从“空心村”突围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发展新路子,乌岩头村重生案例激活了一片山乡大地,也将在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上行稳致远。(完)

【编辑:田博群】
4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