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7月18日电(记者 项菁)30年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陈坚回到乡村,走上了三尺讲台。3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的王坛镇7所小学。作为山区的人民教师,陈坚牢记从教时的初心,辛勤耕耘之下让桃李芬芳得以远传。
“我要像您一样留在山区教书,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让山里的孩子成才。”这是33年前,步入师范学校前陈坚对父亲说的话。父亲一辈子扎根乡村任教,受其影响,陈坚也立志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陈坚与学生们一起 受访者供图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摔跟头、掉沟里、爆车胎……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里,陈坚的足迹遍布王坛镇7所最为偏远的乡村小学。当时,乡村学校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然而陈坚却觉得,山区的工作环境清静,有利于他潜心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些年来,陈坚以校为家,与学生为伴。白天,他带领着孩子们诵读和学习经典诗词散文;晚上,他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他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学校开设书法兴趣小组、组建鼓乐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对于教书,陈坚始终坚持“课比天大”的原则,认为“当老师一定要站稳讲台”。在他看来:讲好课程,必须提高课堂的品质;教育他人,必须首先丰富自己,用一潭水的储备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
为了站稳讲台,他每年都会自己订购教育教学类杂志3到5份,家中书房里仅教育教学类书籍就有近400余册;为了站稳讲台,他寻求机遇向著名教师学习……也因如此,他的课程丰富灵动、与时俱进,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由于教育工作出色,2005年陈坚担任了王坛镇中心小学孙岙分校校长,然而这是一所距离王坛镇域中心最偏远的学校。
为了撤并当地海拔600多米的丹家教学点,他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克服重重困难。丹家教学点顺利撤并后,孩子均需住校。作为“一校之长”,陈坚告诉每一位老师:对孩子的照顾尤其要细心,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有几次,学生半夜里身体不舒服,陈坚便连夜将学生送到医院,通宵照顾学生;冬天下大雪,孙岙大雪封山,陈坚和老师们一起扫雪开道,护送学生们回家;每到学生的生日,陈坚也会提前订好蛋糕,把书籍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在陈坚看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提升,关键要深入开展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科研活动,这当中,关键是师资力量。2013年,陈坚组建了“柯桥区陈坚‘本真’语文名师工作室”,他带领骨干青年教师投入教育教学研究。
为了上好一堂展示课,他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搜集资料、设计教学,并试教、磨课。每当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陈坚就和大家共同寻求最优路径。5年后,该工作室获得柯桥区区级名师工作室的荣誉。
择一事,终一生。扎根山区30载,陈坚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在他看来,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育人事业,更是实现人生梦想、汇报父老乡亲的舞台。(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