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 陕西省作协会员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本届大会审议,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有望再添一颗璀璨明珠。目前,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第一。
所谓世界遗产,是指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别,根据形态和性质,又划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它是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每年召开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职责是审核、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管理世界遗产基金等。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不仅是所在国文明的见证,而且是人类文明的表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拥有世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址,既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增12项世界遗产,此次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价值清晰完整,遗产点从最初申报的16处增加到22处,让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笔下描述的泉州从历史烟尘中走了出来。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以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全球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权威评估报告中看得出来。《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显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的比例为89%。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无濒危状态的遗产地,整体保护状况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交出了优秀答卷?
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门略显高冷的学问,走进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正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才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
法制护航。近年来,我国拓展世界遗产保护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思想库,用法律和制度构建起世界遗产保护网,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和研究工作体系,实现对遗产地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法经过2013年6月、2015年4月、2017年11月三次修订,更加完备和更有操作性。同时,相关机构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和高新技术,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
强力保护。文物是历史遗存,难免会经历时间的侵蚀,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先后实施了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充分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借助多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保护研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中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126个项目,共计6亿元。
擦亮“金名片”,呵护“大学校”。遗产是中华文明的见证,遗产是文化自信的基石,遗产是学习历史的课堂。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保护好中华大地的世界遗产,本身就是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我们有责任为人类守护好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疙瘩”,并将保护和利用完美结合,依托自然遗产地资源,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作用。要不断加大世界遗产宣传力度,积极面向大中小学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增强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同时致力于深化世界遗产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世界遗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责任编辑:乐水)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