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重峦叠嶂;村后,崇山峻岭。站在村委会隔岸相望,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青山绿水衬托下,干净整洁的原生态村落显得格外亮眼。
这就是位于洞村乡西北端的一个小村庄——程家坊村。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580元,困难户160户,困难人口达480人,占全村总人口近五分之一,该村被定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程家坊村辖小吉、田南、涂塘边等6个村小组,有农户627户2728人,耕地1874亩、林地10794亩,地处偏僻,人多地少,除水系发达外资源贫乏。当地俗语“小吉程家坊,有水没田装,连下三天雨,斗笠背裙拿不起”便是例证。
产业 扭住精准扶贫“牛鼻子”
脱贫之路,从何走起?要想脱真贫必须“下绣花功夫”。市委书记蒋斌挂点程家坊村,三番五次深入村里,走门串户,调研具体情况,与村干部座谈交流,出点子、想对策。帮扶单位积极为帮扶村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把路修到村民家门口。同时,该村强力推进新农村、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步代,实现100%农户饮水安全、100%农户居住安全、100%自然村有一条硬化连接村外道路。程家坊村人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同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
发展产业项目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2016年以来,程家坊村先后发展了大棚蔬菜100亩、小龙虾养殖50亩、翠冠梨126亩、小型光伏式发电站100千瓦、特色果业315亩,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产业扶贫实现全员覆盖,2018年底全村实现脱贫摘帽。同时,以“专业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带动30多人再就业。
“在基地打工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我老婆一年也可以拿到5000元工钱。这样下来,我们夫妻光在基地里面做事每年就可以赚到40000余元的收入,去年我们光荣地实现了脱贫摘‘帽’,这得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啊!”该村贫困户程小军告诉笔者。
党建 夯实精准扶贫坚强堡垒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程家坊村“两委”班子始终把党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求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为群众谋福利,当好村民的“领头雁”“主心骨”。
在抓班子、强队伍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强化党员干部“想干事”的意识,培育“会干事”的能力。省红十字会驻程家坊村第一书记曾永辉说,在制定脱贫攻坚“滚动计划”后,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对35户贫困户86人建档立卡,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和相关台账。2017年~2020年,定点帮扶单位捐款捐物累计200多万元,帮扶干部联系帮助就业(创业)60余人,并改造村级电网、修建村级公路、村落绿化等,群众满意率100%。
“像我这种情况,温饱都难解决,但村里知道我家情况,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基金,现在我的心宽多了。”看着年前可以入住的新房,贫困户李香梅道出了心里话,并把“感谢党、感谢政府”挂在嘴边,逢人就夸。
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扶贫干部,更是一刻都不停歇。每名扶贫干部每年驻村220天,一两个月不回家是常事。
“市里把程家坊村列入旅游发展项目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和康养项目。”曾永辉告诉笔者,下一步将借助程家坊村的绿水青山,做大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党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产业,2020年,程家坊村村集体经济纯收益17.5万元,与2016年相比增幅1650%,并将村级收益的80%分发给贫困户人口。据悉,贫困户光产业分红户均年增2345.45元,2020年,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3796.42元,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程家坊村党总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新余日报 市委办公室退休干部周敏生
编辑:曾亚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