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浙江磐安大盘山深处:三代守墓人接力守护红军墓

2021-07-10 10:03 中国新闻网   张燕玲  阅读:1614 

  中新网金华7月9日电 (汪旭莹 应羽淇)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县城出发,驱车、步行1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当地双溪乡的大盘山深处。这处青山静卧着一座“红挺一纵”无名烈士墓——这里长眠着三名红军战士。

  “没有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守墓人马财高说完这句话,沉默许久。

  青山埋忠骨 立碑祭英雄

  在双溪乡山早村芝畈自然村,67岁的马财高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大半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些年几乎不曾外出。面对这里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改善家用的选择,他有着自己的坚持。

  马财高一家守护着一座无名烈士墓,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事情。但烈士墓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1935年11月19日,是我父亲马永周结婚的前一天……”马财高望着烈士墓说。

  他介绍,当天下午,原本寂静的芝畈村来了一支几十人的红军队伍。他们翻山越岭来到村口,敲开了村民马希塘的家门寻求帮助。马希塘因只会说方言,无法与外人交流,便赶紧召集几个堂兄弟来。马财高的父亲马永周便是其一。

  经过了解,这支队伍是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下称:红挺一纵),由王屏带领。他们原先打算突围到隔壁村,因看错地图,误到芝畈村。

  见红军战士不易,马希塘决定让该部队暂住家中。为不拖累马家兄弟,第二天一大早,王屏便带领部队躲进山坞里。当天下午,躲在山上的红军被包抄过来的国民党部队发现,双方展开了激烈交火。国民党组织了三支队伍约一千人对红军进行“围剿”,战事异常激烈,红军战士边打边退,两名战士负伤牺牲。

  “茶叶坞安葬着三位烈士,其中两名是红军战士,另一名是军医。据说伤势很重,肚子都被打烂了。”马财高介绍,国民党军队离开后,马家兄弟偷偷将三名烈士安葬在当地茶叶坞的半山腰上。

  八十余载 初心不改

  “我父亲和他的堂兄弟一起把三名烈士的遗体抬到山上埋了起来。”马财高回忆着父亲讲述过的历史,“据说当时只是立了一个小墓,他们心里也很害怕,但又不忍心让烈士就这样牺牲了,连一个安息的地方都没有。”

守墓人马财高为烈士墓开路除杂草。 应羽淇 摄 守墓人马财高为烈士墓开路除杂草。 应羽淇 摄

  最早的烈士墓,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黄土堆”。马家兄弟就近取材,用木头给三名烈士打了简易的棺材,用黄土掩埋,还在土堆前找来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作为碑。此后,马家兄弟多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想法——守好烈士墓。

  “红军到我家的时候,我当时正在剥玉米。”今年91岁的马翠花还清晰记得当年的情形。对于红军,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简单招待他们吃了一点东西,红军离开后,还在灶台上放了钱。”

  这些故事,马财高和家中其他孩子从小便听长辈说起。在马财高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喜欢往山里跑。彼时年仅十几岁的马财高跟在父亲身后,听着红军故事一听就是十几年。

  四十几年前,马永周去世。马财高主动从父亲手里接过这份责任,成为二代守墓人。

  大山里的生活常年重复忙碌,在采茶叶、干农活、养土蜂之余,“守护烈士”便成为他生活里的一等大事。

  每年清明前后,马财高会沿着通往烈士墓的山路,简单清理路上的障碍。山路崎岖、杂草丛生,每次清理完,他的衣服都会湿透。

  有时候去山上干农活,马财高也会绕道去墓前看看,他说:“看着长眠于此的烈士,我心里感慨万千,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三代接力 守望中传承

  几年前,双溪乡政府对原烈士墓进行修缮。问及如今最大的心愿,马财高回答,他想给烈士墓修一条路,便于大家祭扫。

  “以前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总回家跟我说学校要来扫墓,让我帮忙清理打扫一下。”马财高说,除了学校,也有很多其他单位的人会联系他,过来缅怀烈士。若不巧遇上农忙,马财高都会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活为前来扫墓的人领路。

  每逢清明忙碌时,他的儿子马昔城会从临近磐安县的金华东阳赶回家,帮忙拔草、清扫。马昔城学着马财高的模样,一遍遍听着父亲讲述红军故事。

  “我也想为烈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替父亲分担他挑了四十多年的担子。”马昔城说:“以后,我会从父亲手里接过这份‘守护’,继续传承下去。”

  时光轮转,与儿子相伴去扫墓的画面,让马财高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马永周带着年幼的他前来清扫烈士墓。风吹树林,耳边仿佛带来父亲的嘱托:“一定要守好烈士墓。”(完)

【编辑:张燕玲】
3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