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7月7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自然》杂志网站7日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发现一些人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这种罕见症状的机制,这有助于找到预防这种症状并提升疫苗安全性的方法。
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症)及出现血栓。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以及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等都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
据报告介绍,VITT有点类似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的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但研究人员一直以来还不清楚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
团队分析了5名平均年龄44岁的VITT患者的血清,这5名患者都接种过1剂阿斯利康疫苗。结果显示,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HIT患者相同;将其与10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来自VITT患者的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
团队认为,来自VITT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可能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团队也指出,这可能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唯一因素,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报告作者之一、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约翰·凯尔顿在一份声明中说,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开发能快速诊断和精确检测VITT的技术。
《自然》此次刊发的是该研究报告未经编辑的早期版本,最终版本将在进一步编辑和审校工作完成后刊发。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