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星:可爱又温暖的上海人,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88)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88期邀请的是来自亚美尼亚的马星星。
姓名:Astrid Poghosyan
中文名:马星星
国籍:亚美尼亚
职业: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
“我叫星星,天上的星星!”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马星星介绍自己时,总是喜欢这样开头。她初来上海时,老师问:“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马星星说:“我的名字就是‘Star’的意思。”于是,“星星”这个中文名字,成为这个自信、开朗的亚美尼亚女孩在上海美好生活的开端。
自12年前收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来到上海,从学语言的乌龙糗事到以优异成绩登上上音留学生手册封面,从获得上海001号《留学生在沪工作证》到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这个28岁的亚美尼亚女孩在上海不断实现更多的梦想。
300米的小路
见证了她在上海12年的故事
2009年,马星星从遥远的亚美尼亚来到上海,如今,这个酷爱动画片《花木兰》的女孩觉得上海就是她的家,在这里遇到的人和事都让她感到无比温暖。12年的上海生活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她身处其他国家时,每当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也会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骄傲。
“一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故乡,就是因为那里有很多的记忆。”马星星告诉记者,从交响乐团走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短短300米的道路,记录了她与上海12年的故事。在那条路上,她总是会遇到很多人,会和保安大叔打招呼,和卖水果的大叔分享故事……这些细节汇聚成的生活碎片,成为她生活、工作在上海的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300米里,我找到了我的家,也对这座城市有了依赖感与归属感。”
马星星刚来上海时,人生地不熟,出门需要跟人比划好久才能问清楚路。张叔叔是她在上海认识的第一位中国邻居。当时,她用在旅行书上学到的唯一一句中文“您好”跟张叔叔打了个招呼。张叔叔回复她:“你好!”
这样的对话持续了三个月。马星星的中文日渐进步,她和张叔叔的谈话也从简单的问候扩展到了日常的生活。“张叔叔会给我介绍小区,告诉我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我会向他介绍我的国家,向他展示我新学到的中文单词、听到的中文歌。”马星星告诉记者,每次她练完琴回到小区,张叔叔一看到她就会大声地说:“星星,回来啦!吃饭了吗?注意不要太累啊!”这些话给了马星星慰藉,让她在陌生的国度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是一座梦想之城”
说起定居上海的决定,她坦言是因为深刻体会到上海的包容。马星星如今在上海交响乐团从事行政工作。她经常乘坐96路公交车去上班,每次都特别希望能乘上李师傅开的那一辆车。李师傅是96路公交车的一名普通司机,素昧平生,却又暖如家人。“看到拼命赶来的乘客,他总会开着车门耐心等候,有时见我穿着高跟鞋狂奔上车,还会笑着跟我说‘你慢点慢点!’”
马星星说,自己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在上海,有时会感到孤单,也曾遇到过困难,但正因为遇到像张叔叔、李师傅这么好的人,让她感觉一切没有那么难、那么复杂。“这些可爱又温暖的上海人,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也让我找到了‘我的上海’。”马星星说。
在上海待了12年,马星星已经从一个16岁离家求学的小女孩,蜕变成了在异国他乡追寻梦想的大姑娘。工作之余,星星爱去外滩的外白渡桥散散步、看看夜景。“上海每天都有变化,但变化最大的是我本人。我与上海共同成长,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马星星演奏的身影,曾在很多舞台出现。在上音学习期间,她登上过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参与过《生活大不同》综艺节目的录制……毕业后成为了上交团长助理。“助理这个岗位需要有音乐水平,能理解乐团的演奏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也需要有沟通能力,我的中文还不错,而且我喜欢和人交流。”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都很愉快!”马星星与同事们相处愉悦,对她来说,上海是个“梦想之城”,“只要你真的想要,梦想就会变为现实。
采访统筹:胡彦珣
文字:杨欢 陈佳琳
视频:萧君玮
摄影:孙中钦
海报:谢辉 陈莉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