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扬帆新时代 赣州再进发

2021-06-29 07:18 江西日报    阅读:1646 

庆祝建党百年,赣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画卷——

赣南革命老区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挂牌运行,填补了我省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总投资300亿元的吉利赣州动力电池42GWh项目落地赣州经开区,3月签约、5月开建;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正向5000亿元目标奋力进发;产于赣南土地的富硒蔬菜、赣南脐橙正源源不断运往粤港澳大湾区……

筑梦百年,初心弥坚。坐拥大城大乡、大山大水的红土圣地——赣州,扬起了新时代的风帆。赣南儿女正阔步前行,奋力迈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坚实步伐,不断书写赣州发展新华章。

高擎精神火炬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是赣南大地鲜明的精神底色。

长征渡口、红井旁、纪念馆内,如今的赣南大地处处活跃着全国各地前来追根溯源的身影。赣南人民永远铭记,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1年再次踏上赣南大地,给予赣南革命老区深情关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赣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力争把赣州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热土。

2021年5月19日晚,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长征组歌》第500场公益巡演在该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今天的第500场演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一定把《长征组歌》传唱好,把长征精神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合唱团代表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战略定位,赣州深挖用活红色资源,通过红色文艺、口袋书、流动课堂、红军后代宣讲、体验式教学、“网上初心馆”等,采取集中学习、送学上门、结对帮学、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市上下学党史、铭党恩、悟初心。

当年,红军从挖井、修桥等实事做起,好作风深得民心。今天,赣州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在赣南广袤城乡的工业园区、田间地头、机关社区,处处涌动着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潮。

抗疫一线,党员率先垂范;抗洪抢险,党员把百姓护在身后;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为民解困的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全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赣州着力解决百姓身边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群众诉求“一号通办”,热线运行一年半来,共受理群众“三事”诉求42.86万件,服务交办事项14.53万件,按期办结率为95.59%,群众满意率达97.12%。

聚焦科技创新 加快工业发展

当前,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综合楼、科研楼、研究生公寓楼已交付使用,实现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目标。该研究院于去年10月10日揭牌,是中科院在江西设立的第一个直属科研机构,也是近十年来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唯一新建院,填补了江西无大院大所直属机构的空白,为赣州科技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近年来,赣州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创新型赣州和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为加快推进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赣州市今年将“科技创新”列为“六大主攻方向”之首,围绕“两城两谷两带”,加大研发投入,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全市已有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6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07家,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67家。虔东稀土、孚能科技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工业园区发展如火如荼,“两城两谷两带”发展齐头并进,科技创新激活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4.6%、42.5%、38.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4.8%、29.8%、36.6%,同比分别提高2.2、3.1、5.5个百分点。

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百姓福祉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幅别致的田园画卷呈现在面前。村民钟过房感慨:“做梦都没有想到,农村还能这么好。现在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差!”近年来,赣州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根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持续改善民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赣南是一片“富硒”之地,全市富硒土地面积达1117.61万亩,圈定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区169处、98.52万亩。全市各地在发展“富硒”产业方面敢下“先手棋”,深耕“试验田”,赣南“富硒”脐橙、“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茶业、“富硒”禽蛋……一个个“富硒”品牌呈现市场,成为农产品中的佼佼者、价高销俏,目前全市已完成富硒产品认证102个,注册富硒农产品企业商标85个。赣州加强对硒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337个100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基地全部树立标识牌,标准化打造示范基地74个,注重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通过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赣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八个领域同时发力——清除村庄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推进“厕所革命”、清理乱搭乱建、整治杂乱线缆、整治农户庭院、改善路域环境、整理规划区域。如今,行走在赣南,“诗意田园”正成赣南乡村常态。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是直接受益者,也理应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赣州市各地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推动群众成为环境整治的“主力军”。

为了提升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赣州还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将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各地市域社会治理亮点频现。如,章贡区委“章贡大妈”志愿者队伍,1200余志愿者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参与文明劝导、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去年11月10日,“章贡大妈”志愿服务队荣获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推进改革开放 加速对接融入

5月20日下午3时,8辆满载电子产品等货物的直通车从赣州综合保税区驶出,标志着“赣州—东盟”跨境直通车正式开通。此举将进一步助力赣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江西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今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层面给予了重大政策支持。目前,赣州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基础设施方面,赣州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城市之一,赣深高铁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赣州至深圳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随着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赣州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

产业协作方面,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加强全产业链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引进世界500强格力电器建设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建设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三南”片区,打造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营商环境方面,赣州较早在全国试行“全产业链放权”改革,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韶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签订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力争“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能做到”。对照大湾区规划、政策、营商环境,出照了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方案,努力实现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

践行“两山”理论 筑牢生态屏障

赣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和南方1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超76%,列江西省设区市第一。

近年来,赣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厚植生态文明的绿色底色。

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全市森林资源管理秩序全面好转,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在市级总林长的推动下,全市进一步规范山地林果开发,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明确林果开发过程中规划选址、联审联批、服务指导方面要求。

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全市以低质低效林改造为抓手,不断推进森林资源培育,加快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去年,全市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16.94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6.31%。突出抓好“三沿六区”和昌赣赣深高铁、高速、国省道干线沿线等重点区域林相改造,建设各级低改示范基地309个。

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各级林长推动,赣州市不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子。“赣南茶油”连续三年登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入围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达66.85亿元。统筹推进森林药材、毛竹等其他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中国(赣州)第七届家具产业博览会。(阮晓乐 黄芳煌)

6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