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甘肃“女羊倌”村支书“祖业新谈”:从散养到“定向”养殖

2021-06-27 10:01 中国新闻网   房家梁  阅读:1736 

  中新网兰州6月26日电 (艾庆龙)17年前,李艳是乡邻眼中跳入“农门”的“儿媳妇”。而今,37岁的她返乡创业,当起山里的“羊倌”,还被村民亲切称为“羊倌支书”。

  在李艳的养殖场内,一排排羊舍井然有序。李艳告诉记者,现存栏羊700多只,通过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60户,带动周边36户散养户开始规模化、技术化养殖,签定月供合同羊300只,且养殖的羊各项指标已达到市场收购标准。

  李艳的养殖场在甘肃临夏州东乡县,该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发展历程中,逐渐感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最好的营养补充就是羊肉,于是形成家家户户养羊的习惯,当地广泛流传着“无羊不成家”的说法。

在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广泛流传着“无羊不成家”的说法。图为东乡族民众饲养的羊儿。(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在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广泛流传着“无羊不成家”的说法。图为东乡族民众饲养的羊儿。(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已是东乡县董岭乡董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李艳谈及村庄“初体验”时说,山大沟深,百姓耕作只能靠人畜耕作、人背畜驮,导致投入多、产出低。

  2020年,李艳多方奔走,想要把路修通,方便生产。在修路时有百姓看着道路占到耕地,阻碍修路,李艳连夜赶到这户村民家中,5个多小时劝说,村民同意修路,最终15公里硬化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要想富,必须有产业做支柱,养殖业是历史以来就有的传统产业。”李艳告诉记者,村民大多掌握着传统养殖方式,但收入很低。她认为这是各户散养,没有抱团发展的结果,因此她计划组建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走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化养羊之路。

  “刚开始,作为一个对养羊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压力真的很大。”李艳表示,养羊想法遭到家人极力反对,但她还是悄悄从网络、书籍等渠道学习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

  苦心人,天不负,有一天李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谈及合作养殖,后来发现是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让她欣喜若狂。

  2018年实地考察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艳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所有的手续办理完成。前后总投资130万元,政府配套资金60万的合作社成立。

  为提倡科学化养殖,李艳召集村上积极性较高的100多户养殖大户,邀请养殖方面专家多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和观摩,促使技术化、科学化养殖的观念深入养殖户心里。

  在饲草料方面,今年5月,李艳协调当地官方部门,为百姓发放300亩紫花苜蓿种籽,已全部种植成功,冀解决了饲草缺少问题。

  一个环境资源优势相对匮乏的地方,除了种养植外,拓宽务工渠道和提高劳务技能是增收的不二之选。李艳联系劳务公司,让村庄100多名有劳动能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联系当地职业学校,为妇女开设手工编织培训班。现在,村上大多妇女在居家照顾老人、小孩时,利用空闲时间编织花卉,月收入能达1600元左右。

  此外,由李艳提出的修建扶贫车间,目前也已经基本建成,计划引进厦门集美区一编织公司,进一步拓宽留守妇女的增收渠道。(完)

【编辑:房家梁】
9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