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6月24日电 题:机器人空中带电消缺高原“绿电”稳稳送中原
作者李江宁 张璞 谢莉蓉 赵桐
“机器人已到达目标位置,准备操作修补地线。”在70米的高空中,一台“地线修补机器人”沿着架空地线匀速行进到缺陷位置处。
收到作业指令,地面操作人员立即操控机器人。从遥控器显示屏中看到,机器人不断用线夹对断股地线进行匝固。
日前,在海拔3500米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800千伏青豫线(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405至406号塔,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人员正在使用机器人对带电运行的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这是该工程投运以来首次带电作业,是国内首次使用机器人修补±800千伏线路地线断股,也是国内首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开展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图为机器人已移动至导线中间,正在进行缺陷处理。 谢莉蓉 摄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担负着向华中地区输送新能源的重要任务。前期该公司巡视发现,405至406号塔档内地线有2处断股,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线路故障,威胁电网安全,影响清洁能源可靠输送。但如果进行停电检修,大概需停电12小时方能完成缺陷处理,将影响华中地区正常供电。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不间断供电,该公司决定利用机器人开展带电作业消缺。
当日上午,作业小组抵达现场,工程车在距离铁塔近两公里之外的路边停下。极目远眺,道路两旁无边无垠的大草原牧草丰盛、芳草连天、牛羊遍野,输电线路铁塔屹立于草原深处。
“当前风速1米每秒,湿度40%,符合带电作业条件。”一切准备就绪,登塔人员陈培鑫、金世强开始登塔,十几分钟后,两人就爬到塔顶地线横担工作位置,将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到指定位置,两根长长的绳索穿过滑车落到地面的防潮垫布上,地面人员用垂下来的绳索绑好机器人。
8名地面作业人员分为2组紧紧抓住绳索,一组拉主绳控制机器人的高度,一组拉尾绳控制起吊方向,确保机器人在上升过程中与带电导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据介绍,这台机器人重达52斤,在地面移动都很费力,更不用说是在塔上了。陈培鑫和金世强将机器人的两个主动轮挂在地线上,调整机器人位置。
“吊好了,可以操作。”金世强解开挂在机器人起重吊环上的挂钩,向塔下的队友们喊道。
得到操作指令后,地面操作人员开始小心操控,机器人双轮匀速转动,向地线断股处驶去。
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和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机器人又快又准地用卡扣将断股地线匝固。
不到一个小时,机器人顺利完成这一处地线修补工作,而后返回铁塔横担处,陈培鑫与金世强将机器人取下顺利送回地面。
下午五时许,机器人重复前面的作业方法,成功消除第2处缺陷,陈培鑫与金世强安全下塔。至此,持续了五个多小时的带电消缺工作顺利完成。
辽阔无边的大草原绿波荡漾,“嗡嗡”的电流在空中自西向东平稳欢快地流走,沿着这条清洁能源输送大动脉,青藏高原的“绿电”稳稳地驶往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