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重庆丰都:守护一湾碧水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23 10:02 中国新闻网   田博群  阅读:1895 

  中新网重庆6月22日电 题:重庆丰都:守护一湾碧水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李安江 彭国威

  蒙蒙细雨中,丰都县境内的龙河就像一条绿丝带,蜿蜒在两岸青山间,水面上时而雾气弥漫,让游客宛如置身仙境。

  “这是重庆市唯一纳入全国示范河湖建设的一条河流。”站在双路镇一个观景台远眺龙河,丰都县河长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山脸上写满得意,“这条河串联了全县江池镇、龙河镇、栗子乡在内的八个乡镇(街道),让途经各地乡村振兴有了‘源头活水’。”

  2019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河湖建设的通知》,要求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提供样板。

  发源于武陵山脉南麓的龙河,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从石柱县进入丰都县城后汇入滚滚长江,属于典型的跨区域河流。龙河丰都段成功入选示范项目后,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龙河市级河长李静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实地巡查,按照示范河湖的各项“标尺”,高标准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全面转向“有实”。经过努力,2020年11月,龙河以98.1分的答卷高质量通过水利部验收。

保家楼古村落民宿群。 彭国威 摄 保家楼古村落民宿群。 彭国威 摄

  以心换心“换回”水清岸绿,绘就乡村振兴“底色”

  整个龙河在治理过程中,除了推行网格化管护、智能化呵护、多方联动、退耕还湿等模式外,变“堵”为“疏”,顺民心是当地成功的一个诀窍。

  从县城出发,往上游而行,在包鸾镇岸边,20余艘捕捞船静静地停放在“圈定”的岸边,有的已经锈迹斑斑,搁置的时间明显有些久了。

  2019年末,《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发布,宣布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黄山以此为例说,丰都县纳入退捕的渔船达244艘,共计有渔民380人,早在去年9月底,所有渔船就签订退捕协议,回收处置率达100%。有别于别的地方配足补助资金“拿钱走人”的方式,丰都在退捕过程中,还通过开设客船船员、中医理疗、种养殖等特色培训班,切实提高“上岸”渔民技能水平,实现了退捕渔民100%的“愿训尽训”,目前,已就业272人,因病、残疾或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有108人。

  以心换心啃下“硬骨头”,期间,丰都顺利对龙河湿地保护区和河道内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69家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关闭;对28家涉河工矿企业进行整体关闭搬迁、集中入园;通过联合执法,对龙河流域27座小水电站完成整改销号。同时,及时开展拆迁建筑物区域的补植补造等,让龙河汇入长江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一路青山绿水,为沿线乡镇的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三建乡遍地开花的农家乐。 彭国威 摄 三建乡遍地开花的农家乐。 彭国威 摄

  “农旅融合”开启新征程,“三变改革”助力发展

  车入三建乡绿春坝村,龙河右岸一排排掩映在林间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过一座漫水桥,在一间名曰“花涧小厨”的小馆驻足,人在院落外就能听到客人的欢声笑语。

  老板娘彭红娟和丈夫一直在忙碌,一会儿进厨房,一会儿到餐厅,时不时和客人聊上几句家常,就像一个邻家妹子。“她以前在文物部门上班,有着‘铁饭碗’。”对于彭红娟破釜沉舟的勇气,三建乡宣传委员曾莉很是佩服。

  “我刚辞掉工作不久,父母至今还不知晓。”说起这个,彭红娟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是丰都本地人,眼见这里自然生态好了、游客多了,就想在老家圆一个民宿梦想。”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后,围绕美丽乡村做文章,三建乡在招商过程中,将眼光放到“农旅融合”上,加大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前些年,彭红娟的丈夫一直在贵州、广西等地投资民宿,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看到好商机后,2019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两口子自己设计和装修,“花涧小厨”在2019年“五一”迎客,有4间房;“花涧里”民宿有4间客房,在2020年“五一”开放。“因为我们的接待能力还不足,没敢上网推广,现在都是慕名而来的散客。”待客人散尽,彭红娟才得以坐在院里小憩,简单盘算了一下,“至今已有160多万元的营业额。”

  为了打消农户和企业双方的顾虑,三建乡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合理设计村民、村集体、投资主体利益联结方式,与前来入驻的企业共同“捆绑”发展。截至目前,该乡总计组建了12个股份制企业,覆盖全乡8个村,完成村村有产业的布局。

  “为了确保村民利益,由村集体出面和农户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然后再交由我们经营,双方都放心。”由于认可这种方式,看好未来潜力,彭红娟打造的保家楼古村落民宿群总共规划了三期,在现有基础上,今后还会打造小木屋和康养产业。

  “前三年里,农户每间房一年的租金是1000元,之后的费用会有一定的递增。”将百姓“沉睡”的资源变资产,村民富了,彭红娟也日渐融入到村里,“店里的很多食材都在农家采购,只要客户需要,我们打一个电话,百姓抓了自家的土鸡过来,现场宰杀了就可进行加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彭红娟带动下,村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已经开了15家。一溪之隔,陶春秀一家的小院里,15张餐桌整齐地摆放在院坝和客厅里,桌面一尘不染。“生意好的时候,餐桌会不够用。”下午3点过,突然听说记者造访,正准备出门的陶春秀特意推迟了行程,主动邀请大家参观,“今年上半年销售了5万多元,净利润有3万元左右。”

  院子很宽敞,前些年乡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政府“掏腰包”打造的风貌亭建在了家门口,客人坐在这里休息,一眼可见龙河悠悠碧水。51岁的陶春秀和老伴平时既是掌柜又是跑堂,生意忙不过来了,就出钱在村里请亲戚朋友来当帮工。

  吃“生态饭”不忘饮水思源,百姓“共护”一江水

  在蔡森坝村,偌大的蔡森坝冷水鱼养殖基地建在龙河的一条支流双鹰河边,总共有48个池塘,成群的鱼儿撒欢在水里嬉戏着。

  这是当地利用龙河,主动念好“生态经”的一个产业招商缩影。

  “我们在河道口分别铺设有两条160米长水管,养鱼的水,都直接从清澈的河里‘引流’过来。”正在进行鱼苗孵化的基地负责人陈大华介绍。

  在这个基地,农户以土地、水资源等入股股份合作社持股30%、村集体以财政投入资金由经济合作社持股10%、企业以投入资金和技术持股60%,最后采取“600元保底+316比例分红”的方式进行收益分配。

  “投产一年半销售了300多万元。”陈大华道,基地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0余万元,能带动81户入股农户致富,年增加村集体分红收益不低于14万元。

  “去年的分红资金,已经早早支付给了村集体。”陈大华说,“村民到基地做临时工,每天还可以收入150元左右。”

  双鹰河的水质好,鱼塘的清水鱼自然走俏市场,也让基地十分重视环保。在这里,鱼塘的尾水要经过微滤沉淀和水草净化三级过滤,然后才能进入河道。

  “过滤剩下的渣子,经过加工处理后,我们会免费送给周边的村民,用于李子树和枣子树的施肥,惠及了100多户人。”陈大华解释,全靠龙河一湾碧水,大家才能吃上“生态饭”,守护这里的青山绿水,人人都有责任。(完)

【编辑:田博群】
9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