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张文晖)时代进步离不开楷模力量,“央企楷模”的每一个事迹更是中央企业干部职工热忱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生动缩影。
如何更好理解央企楷模的“责任”和“担当”,从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建功新时代的热情激情?21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4名央企党员代表出席交流发言时都谈到了创新。
张文晖 摄科学数据可以共享,但航天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靠钱买不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指出,航天技术的应用要靠不断创新去推动,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像这次火星探测进入方案实际上就包含了中国自己的智慧。科研人员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孙泽洲还表示,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因为很多地方不具备在轨的维修性。尽管在系统设计上做了很多冗余,但还会有一些单点的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任务失败。因此,除了技术大胆创新,他认为,在平时日常工作中,更多的还要注重细节,严慎细实,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对。“未来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向星辰大海进发,努力使我们的航天器可以飞得更远、飞得更稳,为国家的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以及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文晖 摄“我的工作性质就像一名电力的‘120’,每一名抢修工人都像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全科医生’。”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形容自己的工作时表示,快速抢修,完成任务是其主要工作目标。
为保障快速安全地完成抢修任务,张黎明带领大家不断创新。见面会上,他带来了一个具有工人创新特色的小发明。据他介绍,铁塔及挥杆上的横梁都是由角铁组成的,很多新的传感设备,包括驱鸟器等需要后续安装在铁梁时,过去只能靠螺丝拧,为保安全就必须停电安装,费时费力。张黎明受单车的启发进行小发明,做到了不停电也能安装。“电力行业一直以安全为第一,像这样的小发明非常具有一线工人的特色,来自于生活的启迪、工作的经验。”张黎明从业以来,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的理念,练就了一身抢修的绝活。他还把抢修的经验和技巧做成《抢修百宝书》分享给同事,帮助大家一起提高技术水平。据悉,依托张黎明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累计开展技术革新500余项,获国家专利200多项。
“在生产一线,就要沉下心来学好技能,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华电新疆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艾尔肯·买买提提到,在中国华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部署要求下,其牵头成立了劳模工作室,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参与研发应用的“间接空冷超临界机组在线切换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实现煤耗更低、热损更少、效率更高的目标,填补了我国35万千瓦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上的空白,获得国家专利。带出的16名不同民族的徒弟都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
张文晖 摄此外,艾尔肯·买买提还用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楷模的责任与担当,“哪里有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据悉,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为保证喀什地区热力和电力正常供应,公司党员积极响应驻厂保电号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艾尔肯·买买提还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带领大家克服困难,保电保热。“我认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时刻不忘服务社会与人民,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工高级技师白芝勇参与了3000余公里高铁测量,占了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的近十分之一。以白芝勇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取得国家专利15项,科研成果4项,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何发挥楷模作用?白芝勇回忆称,当时承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的施工,这个隧道是当时世界上地质最复杂、水压最大的一座隧道,白芝勇带领团队的测量就是要保证价值上亿元的盾构机从江的南岸到北岸,而且差只有50毫米,如果误差过大,就会造成上亿元盾构机的损坏。“接到任务我第一个站起来,充分考虑到长江两岸受潮涨潮落、偏压、水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制定了‘三定一线’工作法,最终在2015年7月,盾构机在水下穿行了900多天后,以12毫米的高精度贯通。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白芝勇表示,这仅仅是从事一百余座隧道测量的其中一座,每一座隧道的贯通、每一座隧道精确数据的提供,都是其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工程人的责任和担当,也正是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