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阿里6月15日电 题:边境民警张思祖:放弃读博守边关 十年戍边苦亦甜
中新网记者 冉文娟
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却自愿到西藏自治区守边防。现任西藏阿里噶尔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张思祖向中新社记者回顾起十年前的选择时,脸上并无丝毫悔意。
科研本是这个年轻人顺理成章的人生方向。硕士求学期间,张思祖从事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研究。2011年,成绩优异的他拿到了赴南京大学深造的入场券。但“从小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情结”让他割舍不下,当时恰逢原武警西藏边防总队招收入警大学生,张思祖如愿穿上戎装。
图为2021年6月13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噶尔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张思祖在办公室。 冉文娟 摄成为西藏边境线上的一个兵,吃苦是标配。张思祖戍边生活的起点是在海拔4700米的日喀则仲巴县马泉河边境检查站,初来乍到便赶上持续暴雪天。执勤时住在帐篷中,晚上睡觉时他身边总要放一根应急棍,时不时往帐篷顶上捅一捅,不然积压的大雪可能会把帐篷压塌。
自然环境艰苦,戍边工作则时常与危险相伴。张思祖向记者回忆起2013年在聂拉木通拉山的一次救援任务。当时,海拔5238米的通拉山忽降暴雪,13辆车67名群众被困山顶。时任聂拉木县门布边防派出所所长的张思祖凌晨前往救援。
道路已被暴雪深埋,车开到山脚后只能徒步上山。约3公里的上山路,雪慢慢从脚踝一直没过大腿,张思祖顶着风雪爬了3个多小时来到山顶。车辆已被积雪覆盖,他拿着棍子在雪中试探,碰到硬物就开始挖。凌晨4点,张思祖找到被困群众,为了防止有人掉队,他用围巾、腰带一个拴着一个,把人送到最近的道班。直到早上7点,张思祖和战友把被困人员全部救出。而这时,张思祖身上的迷彩大衣已冻成硬块,脱下就能立起来,但自己当时“已经不知道冷了”。
2020年6月1日,多玛边境派出所与驻地小学开展共建活动,张思祖向学生发礼物。 受访者供图类似的半夜出警对张思祖来说已是寻常。边境管理日常工作事无巨细,边防线上日常巡逻、搜救受困人员、帮农牧民寻找丢失的牛羊……只要接到电话,多远多难都要立即奔赴现场处置警情。
当然,戍边生活苦中也有甜。张思祖记得,成功在通拉山顶把群众救出来后,有位游客大呼他为“英雄”;一次交通事故救援,处置完现场在路边休息时,过往车辆的司机纷纷给他送来饮料,这是一种无言的敬意;手机上不时收到的来自陌生人的感谢;还有,在年复一年的戍边岁月中,与自己的“兄弟”们互相陪伴,生死相依的情感……
张思祖曾先后在日喀则仲巴、吉隆、聂拉木工作,2017年又调赴阿里日土县。十年戍边,踏雪卧冰,张思祖对边境辖区了若指掌。现在,尽管日常工作和当初所学专业已相去甚远,但他的“学霸”属性不改。身为移民管理警察,他的案头上摆满了外交、移民、国际法及执法类书籍。一旦空闲下来便学习钻研,完全没有“躺平”的时候。在他看来,各项边境管理工作只有自己学透弄通,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
“到阿里这么艰苦的地方,曾经也动摇过,但现在,我为自己的身份自豪。”张思祖说,一代代戍边人把青春挥洒在雪域高原,把忠诚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自己也会不辱使命。(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