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1岁“瓜奶奶”吴明珠: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她

2021-06-15 10:51 长江日报   卞立群  阅读:2918 

  91岁“瓜奶奶”吴明珠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
   认不出人的她仍记得要回新疆瓜地授粉

  近日,#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让一位91岁的武汉老人登上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达到7.1亿次。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这背后蕴藏了这位武汉老人毕生的心血和初心。

  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她193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和袁隆平院士是同一届的校友。

  昨天,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她的家人进行了采访。

  全国网友认识了她

  她却已经认不出人了

  如今,全国网友认识了她。然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10年的吴院士,却已经认不出人了。

  5月29日,吴院士的儿子杨夏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前几天的新闻我都看了,全国有那么多网友惦念着她,我很感动,也特别为母亲感到高兴。但很遗憾,现在就算跟她提这些,她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据杨夏介绍,母亲吴明珠1930年出生在武汉蔡甸,在这里度过短暂的童年后,便随家人搬迁到了外地。晚年因为工作原因才回过几次家乡。

  父亲杨其祜,是原北京农业大学小麦专家蔡旭的研究生,也是袁隆平院士大学期间同寝室睡上下铺的同学。

  父母二人在大学期间志同道合,感情甚笃。母亲1995年大学毕业后志愿投身新疆戈壁滩,父亲随即放弃留京工作的机会,主动来到新疆工作,支持、照顾母亲,使其能够全力以赴地去投入甜瓜、西瓜育种工作。1986年4月,父亲因胃癌去世。

  杨夏感慨,这62年来,母亲坚持“只做一件事”,培育出了30多个瓜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甜蜜的事业”,“许多瓜农就是种着她培育出的新品种,过上了富裕日子”。

  81岁那年,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吴明珠才真正告别瓜地,回到重庆和儿子杨夏一起生活。

  “10年来,母亲病情没什么好转,一直就只认得我一人,其他人都不认识。但对于种瓜,她永远记得。”杨夏说,母亲到现在还会经常念叨,要回新疆,回瓜地授粉。

  2019年,趁着母亲腿脚还算方便,杨夏带着她回到了新疆鄯善县,那是她为之付出青春、奉献的地方。

  在那里,谁也没想到,89岁吴院士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在场的人热泪盈眶:“我将继续为甜瓜事业奉献我的全部力量,奉献我的终身,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更好更甜的甜瓜。”

  在吴院士的意识里,“瓜”这个字已经根深蒂固。

  今年2月摔了一次

  已住院治疗3个多月

  根据媒体报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收集瓜种,吴明珠作为一名地道的南方姑娘,经常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奔赴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3年时间,她和同事走遍了吐鲁番的300多个生产队,最终整理出44个品种,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与此同时,她还开创了新疆的西甜瓜育种事业,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近30个新品种。

  在这块火热的土地上,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母亲一辈子没其他任何爱好,60多年,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种瓜育瓜上,只为瓜果飘香。条件再苦,她都咬牙坚持下去,这是非常难得的。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一个人的成就,不在地位的高低,不在收入的多少,也不在于真正贡献了有多少,只要尽己所能,把身上的光和热全部贡献给社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母亲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儿子杨夏。

  1989年,吴明珠院士曾写给新疆日报记者张列一封回信。信中她写道:“要使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变得更美好。”“人生最美好的是在他将停止生存的时候,他所创造出来的一切也能会为人民服务。”

  谈及吴院士的近况,杨夏透露,今年2月,吴院士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一直在住院治疗。“最近一段时间,血磷偏低,吃饭情况也不太好,30日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网友说,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儿子杨夏说,母亲从来不在乎自己贡献了多少,但确确实实,这辈子只做一件事,她坚持下来了。

  而吴院士自己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理想就是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编辑:卞立群】

9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