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点、解难点、疏堵点、除盲点……宜春市在改革探索中,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点发力,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微改革”,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近日,记者走进宜春,看基层改革新探索,感受该市系统推动“微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小创新,大服务
问题是改革的源头。宜春持续谋划一批有力度、有实效的改革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小创新、大服务上求新求变求实效。
以政府的点滴创新,帮助企业找准痛点、打通堵点、链接断点,宜春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为企业雪中送炭的“店小二”、纾困解难的“及时雨”,积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企业问题上不来,政府人员下不去”。为此,宜春探索推进“政企圆桌会议”,长效破解政企沟通不畅问题。
这是一个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由市领导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每月召集10家企业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听取企业诉求。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何时解决?市领导和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政企圆桌会议上“面对面”“实打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去年以来,市本级已召开政企圆桌会议8次,收集问题线索119条,为企业解决问题93个。
惠企政策内容多、分散化,企业信息不对称、获得感不强。宜春汇集上级和本地近年来出台的所有政策信息,在“赣服通”上搭建汇集惠企政策的“云上办”平台。宜阳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一名企业负责人点赞道,企业只要进入端口,就能知晓所有惠企政策,“云上办”真的很贴心。
同时,通过数字自动分析,平台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送政策信息和申报流程,使企业库和政策库有效衔接,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转变,破解了惠企政策落地难问题。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宜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环境、促发展,大力提升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为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该市建立了企业落户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召集有关部门,集中研究企业落户、项目开工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企业落户联席会议已召开3次,18个问题已解决17个。
此外,宜春通过设立涉企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环评审批承诺制、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等小创举,催生了改革大效应,有效优化了营商大环境。
小切口,大突破
如何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丰城市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推动改革发展“一子落,满盘活”。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打破了农村生产要素流通的掣肘瓶颈,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目前,丰城市总挂牌2315笔,成交1733笔,成交金额达4.15亿元,实现村集体收入6095万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群众之难”,宜春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经验智慧,使“微改革”的政策举措接地气、更加符合群众期待,切实改在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细微处。
“房票+地票”制度的探索,让农村宅基地管理有了新气象。在袁州区,针对“一户多宅”退出难的堵点,该区探索“房票+地票”的“两票制”模式,对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的农户发放“房票”,农户凭“房票”可在集镇范围内优惠购买商品房;对农户拆除退出的宅基地和原闲置不用的宅基地发放“地票”,农户凭“地票”可享受同等面积宅基地使用权。
“有了‘房票’和‘地票’,我们就好像吃了定心丸,也打消了‘留着老屋占地盘’的思想。”袁州区金瑞镇农民如是说。这项农村宅基地管理新探索,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了更大效益。
小变革,大民生
宜春抓住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利益最切身、矛盾最突出的问题,一点一滴地推出细微改革举措,一件件去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以小改革撬动大民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樟树市义成镇距市区有60余公里,农民挑着菜篮进城卖菜,乘坐公交车的票价仅为1元。樟树市聚焦农村群众出行难,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公交“1元化”改革,农民坐客运班车往返城区和乡村,无论远近一律1元。这项改革,实打实让利于民,极大地方便了33万名农村群众出行。
“幸福食堂”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针对“空巢”老人缺少照料的问题,宜春激励基层改革创新,探索“党建+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新模式。各地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一点、基层财政解决一点、社会爱心捐助一点、老人自身承担一点的方式建立“幸福食堂”(乐龄中心),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和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办理医保等服务,让老年人居家更幸福。目前,该市已建成“幸福食堂”1754家。
“4点半课堂”让孩子开心、家长省心。针对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突出问题,宜春在全市开办“4点半课堂”,发挥社区公益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为小学生放学后提供爱心托管服务,解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一项项贴心的“微改革”,催生了一个个新变化。宜春系统推进的“微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做到聚焦聚力、对准问题,争取“微改革”实施一项成熟一项,试验一项推广一项,让一项项“小改进”“小尝试”开花,结出改革发展累累硕果。(胡勇飞 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