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宝墩古城遗址
发现疑似4500年前的水稻田
“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天府田园画卷是如何绘就的?6月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成都新津宝墩古城遗址最新田野考古发掘成果,考古人员发现疑似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遗迹,下一步将系统检测进行最终结果的确认,这对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宝墩古城遗址首次明确发现约4500年前成都平原最早的房屋竹构件,这种“竹骨泥墙”的建筑也延续到了三星堆文化时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实习生丁晗
1
最新发现疑似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
位于成都新津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宝墩古城还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也是研究三星堆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
据了解,在此前的考古中,宝墩古城遗址发现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他植物遗存,通过不同遗迹水稻、黍、粟出土比例分析,确认了宝墩时期先民农业经济结构以稻谷为主、兼种粟和黍,同时采集野豌豆、薏苡属等植物作为补充。
那宝墩先民是如何种植水稻的?当时水稻种植在哪些区域?在此次考古发掘之前,这一切是待解之谜。2020-2021年,考古人员在地面2米以下,找到一层水平地层,该地层从西北向东南发掘区外延伸。让考古人员惊异的是,与常见的人类生活地层相比,该地层较为纯净,几乎看不到人类遗留的陶片、红烧土、碳屑等遗物,且地层土质为淤泥。考古人员还发现,该地层淤泥中有大量铁锰结核,而铁锰结核需要在饱氧与厌氧交替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这一信息提示我们,该地层不是简单的湖沼堆积,可能与水稻种植有一定关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工作站副站长唐淼说,考古人员在该地层中采集了两件土样标本送检。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了1条与该区域相连通的水沟遗迹、1条疑似田埂遗迹、多处疑似水稻根窝遗迹。”唐淼介绍,土样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层中有水稻植硅体分布,并且是主要农作物类型。从生物指标来讲,该地层已基本可以判定为水稻田。
“为了进一步验证初步判断,我们对该地层土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综合检测研究,加强对该区域为水稻田的认定。”唐淼说,如果检测结果是肯定的,这将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也是长江上游流域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
2
首次明确发现成都平原最早的房屋竹构件
从上个世纪晚期开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陆续在宝墩等8座成都史前城址群发现了竹(木)骨泥墙基槽式居住型建筑遗存,这类建筑遗存也延续至了三星堆、十二桥文化时期,但在此之前,尚未明确发现残存的有机质建筑构件。
这些成都平原上的早期建筑,到底是木骨泥墙还是竹骨泥墙,亦或是二者皆有?在本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台地边缘倒塌的红烧土基址中发现了6枚碳化竹片。
“竹片出土的那一刻,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说了这么多年的竹(木)骨泥墙基槽式建筑,大多是根据建筑遗迹留下的痕迹推测。4500年前的碳化竹质建筑构件,最直接地证明了竹骨泥墙的存在。”唐淼说。
此外,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对古城的居住模式探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唐淼介绍,宝墩先民在古城修筑了内、外两重城墙;在城内地理位置最高的鼓墩子区域,分布有三座南北向的大型建筑,推测应为大型公共性建筑。此外,宝墩先民还选择地理位置较高的黄土台地营建居址,墓葬则通常分布于房前屋后或台地旁的低洼区域。宝墩时期已干涸的低洼区域,被用于制作石器或其他手工业活动。更为低洼的湿地,则被用于水稻种植。
唐淼认为,宝墩先民居住与生产生活的空间模式,与如今的川西林盘的生活模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分析
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化重要来源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宝墩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八座史前古城遗址。八座古城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后延续,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的确认将成都平原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将成都平原正式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之中,填补了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空白,同时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线索。
“宝墩文化阶段,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城址、遗址,证明了成都平原拥有孕育三星堆的文化沃土。”唐淼说。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已知宝墩文化分布于50余个遗址,其中就包括三星堆遗址。在宝墩文化晚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了拥有一定权力的特殊阶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一系列中原、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进入成都平原,与本地宝墩文化融合,产生了三星堆文化。
“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艺、城墙修筑技术、建筑形态、生业经济上有明显的延续关系,应该说宝墩文化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线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唐淼说。
唐淼介绍,宝墩古城开启成都城市文明,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萌发孕育了胚胎。宝墩文化时期积累的挖壕筑城、治水、水稻栽培、家畜养殖等经验,为宝墩文化后期和三星堆文化时期古城址的修筑、生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以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以成都商业街船棺墓为代表的晚期蜀文化等考古成果勾勒出古蜀文明长达2000年的发展脉络。”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