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考数学逆袭“出圈”,为考试命题提供新思路

2021-06-13 10:21 新京报   叶攀  阅读:1245 

  高考数学逆袭“出圈”,为考试命题提供新思路

  ■ 观察家

  不只是数学,基础学科都应该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思考工具,而非考试工具。

  每年高考,最吸引人的话题应属作文,至于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则往往被忽视。

  但今年似乎有点例外,按照媒体报道,这次高考数学科试卷落实高考内容改革总体要求,“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同时“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有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新高考Ⅱ卷第4题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试题情境,设计立体几何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理解、数学建模的素养。

  这样的变化基于一种整体思维,即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人们过往对“机械刷题”的诟病,不仅仅因为它对考生造成的巨大负担,更因为其与现实脱节,以及因脱节产生的价值观偏差。

  体现逻辑之美的数学,虽是众多科学的基础,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而无用并非没有原因,因为无论是刷题还是考试,都难以让人见到它的美。这也是此次高考数学题冲上热搜背后的动因——人们惊喜地看到,原来高考数学也能这么生动、有趣,既考查了理性思维,又涵养了人文底蕴。

  高考作为国民最重视的第一大考,除了要承担选拔人才的作用,其试题内容的导向更是有鲜明的风向标意义。对当下的教育内容改革而言,“突出数学本质,聚焦核心素养”这个高考数学的出题思路,也是一种路径上的指引。

  当然,高考试卷的改变和对应试的导向作用会是长期过程,并非一年之功。数学试卷对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偏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学教学里的新思维。

  这不能限于数学,也应是其他学科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家长也应摒弃一些陈腐的功利主义观念,不要以“有用无用”衡量基础学科。因为“有用无用”,很多时候并非一时半刻就看得到。

  以数学为例,其对学生逻辑体系、科学思维的建立,有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现实中,无论是社会学、经济学、物理学,还是其他各种领域,都无法离开数学。

  对个人而言,即使日后工作与科研、与计算无关,数学仍是人生一块重要基石。因其具备的简洁、直接和齐整等特性,是一种真正独立的语言。掌握这种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事务时,人所需要的理性思维,其实正是建构于数学基础之上。上了热搜的高考数学,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学内容的一种新思路和新可能。从考试到课本,呈现给学生的知识都可以是活泼有趣的、结合现实的,而非机械、孤立、无趣的。

  □叶克飞(专栏作家) 【编辑:叶攀】

2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