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近年来,我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路径,全省国有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全省国有企业资产规模首次迈上5万亿元台阶,资产总额50255.2亿元、净资产19467.9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16.6亿元。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我省调研国企混改工作并召开深化国企混改地方现场会,对我省国企混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江西国资国企探索混合制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明显,在全国混改工作中走在前列。
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取向、混合所有制方向,着力推动混改由集团向子企业、由省属向市(县、区)属企业纵深推进,由试点向行动、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扩大推进,推动混改企业由股权多元化向公众型、上市公司转型推进。截至2020年底,省属竞争类国企混改率达79.2%,全省104家“百户混改攻坚”企业混改率为60.6%,成功打造出中国瑞林、江西建工、江西盐业、江西旅游、江咨集团、国泰集团等一批典型“混改样本”,初步探索出一套既符合中央精神又与江西实际相结合的具有江西特色的“国民共进”国企混改新模式,实现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企业治理效能、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
推进国企混改,制度先行。近年来,我省每年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和相关系列配套制度,有力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制定出台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优化改革发展环境等六方面配套文件,构建出“1+70”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合力。
混改样本更加丰富。江西国有企业通过先行先试,已摸索形成了以中国瑞林、江西建工、江西盐业、江西旅游、江咨集团等一批混改典型样本。中国瑞林骨干员工持股达49%,充分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改制以来效益年均增速超30%,股东价值增长10倍以上;江西建工依托混合所有制形成的体制机制新优势,生产经营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利税利润等主要指标持续增长;南昌市政建设集团通过“公司制改制+混改+骨干持股”,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大集体企业,走出困境,并且成功蜕变为现代企业。
经营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混改,企业已普遍形成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公股东与国有股东已形成默契,形成以股权为纽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共赢局面。坚持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巩固了持股员工树立收益与风险并存意识,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坚持以岗定股、动态调整,健全了员工股权内部有效流转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根本转变。坚持预留股权、长效激励,用于新引进人才和员工岗位变动调整,能够使新晋骨干员工及时分享公司发展成果,为稳定企业后续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一季度,全省国资国企实现“十四五”首季“开门红”,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5%、15.4%、64.1%,营业收入更是连续三个月实现50%以上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313.7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5744.8亿元、净资产4380.7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56.9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增加值219.6亿元,同比增长52.3%;实现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9.8倍;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71.1%、11.9%、10.6%。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5倍、1.8倍、1.7倍,年均增长20%、12.7%、10.9%。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3倍、1.7倍、3.1倍,资产、收入、利润分别列全国地方省级监管企业第17位、11位、11位,排名分别前进3位、5位、5位。
下一步,我省将以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为契机,全力完成百户国企混改攻坚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提升,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效益,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和贡献力,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国资力量。(陈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