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西分宜县天气放晴,操场乡气象站站长兼农技员陈小平,作为当地竹荪产业推广“第一人”,他带着种植户趁着时机大干了一场,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他这几天的行踪……
陈小平指导农户种菌种
镜头一:2月18日,购菌种
“老钟,你后天需要多少菌种?我这边先统计,待会我联系好提前叫老板发过来。”受疫情影响,竹荪菌种购买和运输成为难题。为持续做大全乡竹荪产业,陈小平主动联系种植大户,打算动用自己的“老关系”,帮助种植户购买菌种。
“我准备种10亩地,估摸不准,你帮我合计一下,大概要多少?”农户钟喜生问。
“平均每亩400个菌种,10亩地,差不多4000个左右就够了。”心里稍作盘算,小平就有底了。
说到种植竹荪,陈小平是七里八乡有名的一把好手,早在2012年,操场乡的竹荪产业就是他率先从福建引进,并逐步在全乡和周边县市推开种植的。一开始很多人不看好竹荪产业,但他肯钻研、能吃苦,靠着多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他自己摸索出竹荪的种植规律和技术,也因此获得各级农业部门肯定。
“山泗村老钟4000个、赤土村传生4000个、桂村村小勇3000个……”陈小平认真记录着,一个半小时下来,便签纸上已布满字迹。摘下眼镜,看看手机,已是将近凌晨。为不打扰休息,他将汇总的单子编辑成信息,发送给福建省三明市的老朋友段总。
简单洗漱后,他轻手轻脚钻进被窝,心里还惦记着明天清早再给段总去个电话。
2月19日,菌种从福建三明向江西分宜出发……
陈小平为农户送菌种
镜头二:2月20日,发菌种
“传生,不是说好了6:30么,你咋来得这么早?”2月20日清晨,早早守在接货点的陈小平,远远的就瞅见建档立卡贫困户胡传生骑着三轮摩托驶来。
“这不,地里急着下种,我就等着这几包菌种呢,待会下完货,记得来我地里看看啊!”胡传生把车停好,打开围栏,准备接货。
“没问题,去年你跟着我种了一年,算是种出了经验,规模和产量也好,给咱们操场贫困户争了光。过几年,你都可以带徒弟咯。”
说着说着,一辆“闽”字车牌大货车迎面驶来,“师傅停这来,方便下货不挡路。”陈小平冲着货车司机招了招手,赶忙指挥着。
“嗬,你看这白白的菌丝,爬满了菌包,这菌种可真不错!”分发前,陈小平“嗖” 地爬上货仓,仔细地看了看这批菌种的质量。“段总,你这菌种质量可是越来越好啦,以后我多介绍点客户给你,都是乡里乡亲的,可别给我加价呀!”
“传生,一袋是80个菌种,你50袋,可别数错了。”边叮嘱着,陈小平边帮传生搬运菌种。这头,小平还在联系着其他购买户,并有序指挥着其他农户农用车,防止聚集拥挤。
“小勇,你咋还没到啊,抓紧时间拿过去,趁着日头好,早点拖回去种下!”整整一上午,陈小平忙得不亦乐乎。
陈小平帮助卸菌种
镜头三:2月20日,种菌种
“菌种不要太深,竹屑顶端三分之一处合适……”吃过午饭后,种植户胡传生来电咨询,陈小平电话告诉他。
“你等会儿,电话里说不清,我这就过来。”陈小平认真找了些近来上级农业部门发放的竹荪种植技术手册和指导书,风尘仆仆赶往赤土村。
胡传生因家庭境况不好、缺乏劳动力,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是机缘,也是巧合。当时,胡传生因为要居家照顾一家老小,又不懂技术,只能依靠种田为生。正巧,陈小平在赤土村挂点,在村委会的介绍撮合下,他和陈小平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种植竹荪谋求致富之道,从此与竹荪结下了不解之缘。
胡传生的积极奋进,让同是农民出身的陈小平十分感动,他也将全身技艺倾囊相授。从竹屑发酵、选种、播种、覆土、盖膜到采摘、烘培等一整套程序,陈小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因为他知道竹荪发展前景好,又不愁销路,推广起来了那可是“1+1>2”的效果。
“每个菌种掰开成12份,每行间隔1.3米,种下去以后覆土,这样不仅有利于菌种生长,还能增加产量。”陈小平细心地讲解着,夕阳已不知不觉将他们的身影拉长。
镜头四:2月21日,送菌种
2月20日晚19:00,,陈小平在家门外顿了顿脚下的泥,迫不及待走进屋去。“回来啦,赶快用洗手液洗手吃饭。”几分钟后,妻子钟茶花端来一盘满满的水饺和一小碟陈醋,那是陈小平最爱的晚餐组合。
“等下我还要把菌种运到地里,明天一早还要赶着种下去,这几天天气好,不能耽误了时辰。”陈小平边吃边跟茶花说,“哦对了,石塘村年生今天没来拿货,我帮他先付钱领回来了,明早记得提醒我,先给他捎过去。”
“行了,赶紧吃吧,别凉了。你呀,总是先想着别人。”妻子有点催促。陈小平憨憨地笑着,缓缓褪去满是泥土的外套和长靴,拨通了种植户年生的电话……
2月21日清晨,陈小平把菌种送到年生种植基地,开始忙碌起来……
来源:黄传庚 袁亮 刘坤
编辑:黄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