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5日电 题:鸟鸣城更幽——广州绘写人与自然共生图景
新华社记者周强、周颖、胡拿云
30岁的广州市居民芳芳已经忘记有多少个清晨,叫醒她的不是闹钟,而是“百啭千声”的鸟鸣。不过,芳芳没有住在郊区,而是住在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一栋距离广州市人民公园约500米远的居民楼里。
“经常有一两只画眉鸟落在阳台窗户上。”她说,“听到它们清脆的啼叫,真叫人舒服。”
行走在广州中心城区,不经意间看见的小鸟、听见的鸟鸣声越来越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点缀。在受访人士看来,“鸟鸣城中央”背后正是全市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治理不断向好的结果。
“鸟类对环境要求是敏感的,有窝、有食、有安全感,至少满足这三点,鸟儿才愿意留下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告诉记者,“最根本的还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
来自广州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数据也提供了佐证。2020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已经降至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达到90.4%,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广州建成区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这些都为鸟儿创造了更优质的栖息环境。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郑则文说:“近年来广州下大气力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9个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位居前列。”
鸟类友善型城市还不止于此。涵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面积达到11万公顷的广州自然保护地,给鸟儿觅食提供了好去处。一些野生鸟类也进驻城市中心公园,大拟啄木鸟在越秀公园安家,猫头鹰在流花湖公园、天河公园筑巢。在距离广州城市地标广州塔不足5公里处,一座占地面积1100公顷的特大城央湿地——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吸引着180种鸟类在此停留、栖息、繁衍,而8年前只有70多种。
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广州第一次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野生鸟类有251种,到2017年第二次调查,记录数据已达到307种。城市公园中,主要以画眉、红耳鹎等留鸟为主,过冬的候鸟为辅。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建荣说:“一些对环境选择性强的物种出现次数也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曾在南沙湿地一次性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达到45只之多。”。
“广州城市园林建设一直在探索更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刘先荣表示,广州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目前还在继续提升城市绿化面积和质量,已经建有1200多个公园,建成了350公里的城市空中花廊和3800公里绿道,这些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空间,也给鸟儿玩耍开辟了新领域。
“我们还对天河公园、东湖公园、荔湾湖公园等10个城市中心公园拆围透绿,使公园内植被与公园外植被连接。通过森林进城、公园透绿、绿道和碧道建设等行动,打造生态廊道,以利于鸟的迁徙。”他说。
当地市民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也让鸟儿“胆子”更大,敢于在城中与人为邻。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市民发现鸟类等野生动物受伤、迷途、误入室等情况,主动参与救助的事件达到1282件,送交保护部门救助的有鸺鹠、白鹭、夜鹭、画眉、白头鹎等数十种鸟类。
值得一提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并未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常住人口已突破1800万人。今年一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404.09亿元,同比增长19.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柳表示:“通常来讲,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相应的环境指标会经受压力。广州的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广州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开始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目前,广州正在为动物进城提供便利,并将制定标准和规范。“生态环境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硬指标。”刘先荣说,“未来我们还打算引进健康可爱的小松鼠、鸽子等动物,以后人们在广州的公园、广场也可以逗松鼠、喂鸽子。”(参与采写记者:马汝轩)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