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过后,吉水县水田乡孔巷村旁边的池塘变得更加丰盈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子、一株株青翠欲滴的垂柳倒映在水中。山、水、桥、亭、屋,构成一幅极具庐陵风味的水乡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孔巷村西临赣江,是一个有着光荣红色历史的村庄。当年,村里有36人参加红军。2013年,为支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村民们拿出先辈支持革命的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村440户、1435名村民整体移民搬迁。搬迁后,村里把移民新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集“大气”“雅气”“灵气”于一身的移民新村。
村民胡脚生在县城工业园务工,每次回村,看着干净清爽的村庄,心情就特别好。“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村子就像一个大公园,住在这里,别提有多舒适了。”
在实行常态化村容村貌维护的基础上,今年2月,孔巷村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创新管理方式,每栋房屋每年收取100元卫生管理费,聘请4名保洁员,每月定期开展2至3次环境卫生大扫除,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今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又新铺设了吸水砖,安装了50盏路灯,实现了村道及巷道美化、亮化、硬化全覆盖。
村民胡美济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的房子地势较低,十年中有五六年被水淹。搬到新村后,他再也不用担心水灾了。“现在不只住得宽敞、安心,村子也干净,路又好走,还能到村里的井冈蜜柚种植基地做工挣钱,哪都比以前好。”
村容村貌美了只是表面美,日子美了心里美了才是真的美。搭乘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便车,一条宽阔的沿江公路从孔巷村前穿过。过去交通闭塞、出行不便的孔巷村,现在到县城只需20分钟。如今,孔巷村已建成300亩井冈蜜柚种植基地、120亩对虾养殖基地,办起了菌菇、樱桃、白莲等产业基地,村里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民除了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外,每年还有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漫步在村庄,学校、卫生室、农家书屋、村民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为了照顾好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的生活,村里还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互助养老之家。互助养老之家设有图书室、活动室等,60多名老人每天在这里吃饭、休闲,每人每月只需交200元钱。今年84岁的谢润英,丈夫去世,儿女长期在外务工。由于年事已高,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互助养老之家建起后,谢润英就搬了过去,一日三餐不愁,又有人陪伴,脸上笑容多了起来。前不久,谢润英突发脑梗晕倒,互助养老之家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送医,老人转危为安。
孔巷村庐陵风味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的景致布局、整齐划一的规划设计,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许多新人拍婚纱照时,专门来此取景,村里与多家影楼、婚纱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孔巷村还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线,发展采摘、垂钓、娱乐、食宿等原生态乡村体验游。目前,占地1.5亩的农家乐已经营业,能同时接待游客300余人。
绿色移民新村,红色文化传承。村里由78岁的红军后代胡爱群牵头,依托本村红色资源,多方搜集资料,聘请专家设计,打造出红色村史馆。5月2日,红色村史馆开馆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教育。
“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红色、绿色、古色文章,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像风景画一样美丽的移民新村,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孔巷村党支部书记胡祝生说。(王薇薇 记者 曹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