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庆祝建党百年·忆初心 话使命】老支书黄天雄:30年昔日穷村变面貌

2021-05-26 10:24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4708 

初中毕业后,1963年我进入了尚睦大队当会计,当时的罗沙村归尚睦大队管辖,1973年罗沙村从尚睦分出,我入党是在1974年,同年任罗沙大队书记,直到2004年退下来,当了30年的书记,是湖泽镇罗沙村任职时间最久的老书记。当时就想着要把大队搞好来、搞富来,让村民有饭吃有收入,不再过穷日子,这个目标我觉得在我手里实现了。

70年代的罗沙村是湖泽镇数一数二的穷村,至今在老一辈中流传着的一句俗语——“尚睦罗沙村,十年九不收”,生动地反映出罗沙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田块底子差,在靠田吃饭的时代,外村女子嫁到这儿都发愁,“没电没路,少吃少穿,就是没出路的地方”。

上任第一件事,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电。到1973年,罗沙大队是全镇最后一个没有通电的大队。木杆子换水泥杆,接电线、装变压器,1974年罗沙村民通上了电。二是修路。那时罗沙大队通乡里通铁坑铁矿必须要从尚睦绕路才能过去,因为过路的事情惹出不少纠纷。我决心带领罗沙人争出一条直达乡里、铁坑的路。当时把全大队7个队发动起来,修路的任务由7个队各领一段,由队长领着队里的村民捡石头、挑土,一锄头一锄头把路修了出来;修好后接着修通新余的路,罗沙村紧挨新余的观巢村,但是因为没有路班车开不过来,路接通后来往新余的班车能够开进来,大大方便了出行。

△黄天雄(最左侧)在安装全村广播系统现场

“让村民都有饭吃有收入”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民以食为天,70年代的农村生产力尚不发达,种田是维系农民一家生计的命根子,田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罗沙村南家坊、伯公庙一带农田底子非常差,大大小小有将近500多亩冷水田,水稻秧苗种下去,因为翻浆扎不了根,种下去几乎没有收成,一亩田只能打百把斤谷。我向镇里反映,得到了县里重视,派出技术员用撒石膏法治理,沉淀后起到了防止翻浆的良好效果,持续治理了三四年,土质大为改善,稻谷亩产提升到了七八百斤,解决了村民吃饭的问题。

解决了吃饭的基本需求,还要继续在带富一方村民上想办法。科学治田把差田变好田,我想到了发展制种。80年代,我从县农业局争取到了一个制种点落户罗沙,签订了800亩田的制种收购合同,由农业局派技术员指导,种子卖给各家各户进行制种,制好种子后村民除了自己用,多的再卖给县种子公司,自己可以增收,农业局按照每斤2毛钱的费用下拨给大队作为技术指导费,大队每年能增收几千元。制种点一直持续到90年代。

1989年,我的大儿子从华南农学院毕业,带了一批辣椒种子回来想搞大棚蔬菜。当时的大棚蔬菜还是新鲜事物,由儿子做技术指导,我们带头搭了全镇第一个大棚,大棚里的辣椒长的格外好,卖到了新余赚了钱。村民纷纷学样,家家户户开始种菜,发展出了200亩大棚蔬菜。90年代蔬菜种植成为罗沙村的主导产业,带富了村民,一下子甩掉了穷村的帽子。罗沙村也因为发展农业在全镇成了工作先进村。

盯着一个目标干了三十年,一心为公办事业,1987年,我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我先后获得市级、省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2000年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身为一名老党员、老书记,我仍然保持着关心村庄发展的热情。在今年3月罗沙村召开的“五年新辉煌 你想要我怎么干”座谈会上,我提出了“重修罗沙村通集镇道路”“发展现代化蔬菜种植农业”等建议。一茬接着一茬干,村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村民的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初心永不褪色 使命历久弥新

你经历过哪些令人动容的初心故事

和记忆深刻的红色片段?

欢迎向我们投稿

分享属于你的初心故事

来源:湖泽镇

编辑:袁翠

5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