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春节喜庆的氛围还未浓郁,新冠肺炎已经悄然在这座城市蔓延。第一例阳性病例的确诊,打响了这座城市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于是医务人员纷纷投身救援一线,党群干部也积极加入“防守军队”。就在大家都以各种方式支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时,有一群人,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肩上的镜头,以另一种姿态冲锋陷阵——他们就是媒体记者。渝水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辉,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去有风险,你去就安全了?”
大年二十九,刚提交春节值班安排的陈辉,接到了疫情防控的通知,作为新闻记者,深知舆情防控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她立即放弃了自己的预备的“春节模式”,迅速回到岗位开启“战斗模式”。
作为新闻部主任,除了自己肩负的重要时政新闻,她还要协调调度采访安排,对接外宣报道。渝水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人手紧张,只有4个记者的新闻团队除了要保证本台电视、微信的新闻播出、发布,还要完成外宣上稿任务以及轮班去帮扶的无物业小区值守站岗。作为队长的她,只能时政、外宣一肩挑。每天工作超12小时,最少出稿3至5篇,吃饭都在打电话、写稿、听录音,是她防疫期间工作的“常态”。11点的早餐、3点的午餐。有时甚至来不及吃上刚泡好的泡面,就又匆匆奔赴在在采访一线。
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不少群众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新余疫情公布数据是不是瞒报,为什么要封闭小区?”“进了隔离区是不是就等着被感染?”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真实信息,杜绝舆论发酵蔓延。再三思虑后,陈辉决定深入隔离区一线,进行实地探访报道。和相关部门沟通后,了解到隔离区医疗物资缺乏,可能没有办法提供完备的防护装备。她立即打电话跟同事说道:“那边没有太好的防护装备,你老婆刚怀孕,去了不安全,明天我去隔离区那边。”同事听到却急了“我去有风险,那你去就安全了么?”,最终在同事的坚持下,陈辉和同事一起深入隔离区采访。
防疫的15天里,陈辉跑遍了全区17个乡镇(街道办),先后多次深入隔离区、高速路口检测点进行采访。甚至在采访中因意外与确诊病例接触而被居家隔离时,也坚持电话采访,进行宣传报道。防疫期间她共完成内宣上稿40篇,中央、省级媒体和学习强国上稿30篇。
“他们的故事是一种精神!”
防疫期间,陈辉报道过许多人物事迹,怀孕七个月奋战一线的吴怡清、乡干部李强变身“买药郎”、75岁自动请缨的老党员……他们或许职责不同、身份各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每一次采访,都让陈辉感到,他们故事的背后,党员的先锋精神在闪耀,而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一次采访,也让她汲取了继续奋战的力量。
在防疫开展一周后,由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陈辉身体严重透支,胃痛不止,在一次采访回来后,她直接累吐了,想到自己被居家隔离观察过,她十分担心自己这是被感染的早期症状,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到医院进行就诊,得知只是由于长时间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病。她又返回岗位,坚守在采访一线上。
每天在一天2到3次的外出采访间隙,她还要利用吃饭和午休时间写人物典型的文字报道。“为什么这么拼呢?”“因为他们都那么拼,我同样作为党员,没有理由选择安逸。”陈辉笑着说道:“他们的事迹,不是仅仅的一条新闻稿而已,在我看来,是能引领群众齐心抗疫的精神和力量,而把这种力量传播的更广更远,就是我的使命。”
疫情当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一个奋战一线的战士,身后都有一盏灯在为他等候。而在这场战役中,坚持传递正能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科学、理性的声音引导人们走出思想误区,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是每一个像陈辉这样的记者的坚守和使命!(来源:渝水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