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带动、引擎驱动、资源撬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汇集发展合力,跑出一条多元化可复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2020年,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100%,20万元以上的近30%。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发展根基
我市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资金投入,实施“强弱”共建,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重要保障。
高位谋划抓统筹。市委书记与各县(区)委书记签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状,把“党建+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和全市农村七件事之一进行重点部署重点推动。市、县(区)、乡(镇)分别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党委书记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攻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整合资金抓投入。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市、县(区)两级整合涉农、基层党建等资金1.6亿元,通过购买标准厂房出租、入股优质企业或委托工业园区经营等途径,为各行政村获取稳定分红收益。拓宽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整合扶贫、移民、帮扶及社会资金1.3亿元,建立扶贫产业97个。
以强带弱抓共建。开展“强村+弱村”结对共建活动,以强带弱,以富帮贫,带动薄弱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市有26个村通过“强村+弱村”形式建立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每村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
打造“红色引擎” 提升发展能力
我市围绕建设强政治、强能力、强管理、强自律、强素质“五强”书记队伍,创新选拔培育激励机制,锻造“红色引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赋能提速。
抓实培育“头羊”。我市连续4年举办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组织全员到先进村、创富基地现场观摩学习。结合“党建+脱贫攻坚”“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村支书学历提升工程,对学成者给予3至5千元学费补助,第一批54人全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注重选拔“能人”。2020年以来,县(区)、乡(镇)党委围绕发展经济选能人,从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各类人才中选任13名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兼致富带头人有369名。分宜县实施“能人回村计划”,从在外商人、企业管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中回请30多名能人任村干部,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
突出奖励“先进”。我市出台《新余市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实施细则》《关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绩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考核考录的重要条件,明确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的村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用活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模式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扬优成势,创新发展多种模式村级集体经济。
用活区位资源。对城区、城郊、工业园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重点做好资产经营文章。比如,水西镇在城郊建起28间店面,当年就为全镇25个村各增收1万元;渝水区城南办东风管理处发挥地处主城区核心地块优势,成立集团公司,用拆迁安置款购置店面,建设集贸市场、宾馆和工业园,2020年村级集体收入达1075万元。
用活生态资源。对具有山水、人文、历史底蕴或地理、产业优势的村,以资金、资源入股,或以集体固定资产折价注入形式,合作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项目,在经营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分红,增加集体收入。仙女湖区将景区周边17个行政村开展渔政管理、环境卫生、违建管控等工作算作“虚拟股份”,从景区大水面承包费中按工作量大小及成效分红,近3年分红约299万元;渝水区罗坊镇东边村将闲置的集体土地、水塘和房产作为资本入股,引入投资商打造锦园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体,2020年入股分红达10余万元。
用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推动科技强农,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分宜县钤山镇借助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博士团队,把高产油茶产业升级为良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防里、长埠等村年新增收入20余万元,还提供4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
用活“沉睡”资源。按照“摸家底、严清理、重盘活”的思路,让乡村“沉睡”资源活起来。渝水区大力开展乡村资产资源清理规范,全面摸清和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仅此一项就为182个村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凝聚社会力量 汇集发展合力
我市坚持社会化运作理念,大力引导企业、商会、乡贤等主体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共同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企业给力。我市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依托省级龙头企业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渝水区、分宜县32个专业合作社和3300余名农户发展菌菇种植,获得的产业收益按比例划归村集体所有,鹄山镇坑里村依靠这一项目增收37万元。
商会助力。我市依托遍布全市的26个乡镇商会,引导商会会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为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事业添薪加火。渝水区水北商会出资50万元购买设备,帮助琴山村建设油茶深加工基地,年收益近30万元;人和乡借助乡镇商会平台,组织全乡13个村集资抱团打造瓜蒌基地1000亩,每年最高增收达8万元。
乡贤出力。我市鼓励乡贤回归,引导一批有实力的经营者投资农业,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水西镇江家村流转土地700余亩,招引乡贤打造休闲旅游项目,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年收入增长5万元以上;杨桥镇潭湘村每年召开乡贤座谈会,吸引本村乡贤回乡投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园,村集体争取上级帮扶资金40万元入股,建成后每年最少获益4万元。
来源:新余日报
记者: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