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西日报】打造“山水美市” 共享蓝天碧水

2021-05-08 16:55  阅读:4924 

——新余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仙女湖之春

饮用水源地——孔目江

2019年11月,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推介会在新余召开

新余“拆三房、建三园”打造美丽乡村

孔目江国家级湿地公园

依托地域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种养

袁河生态一角  新余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盛夏时节,渝钤大地千山披绿、万木葱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仰天岗森林公园树木葱郁、鸟鸣啾啾;仙女湖碧波荡漾、鱼翔浅底……

  地处赣中腹地的新余市,有着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的城市特征。近年来,新余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工小美”战略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着力打造“山水美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探索生态制度,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子。今年1至5月,新余市PM10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9%;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9%;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7%,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促林茂山绿,还水秀湖清,守护生命共同体,建设“山水美市”

  碧水潺潺,岸芷汀兰;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漫步分宜县龙须沟下游的介溪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醉人的滨河生态美景。

  龙须沟是一条贯穿分宜县城区的主排水渠,也是仙女湖的重要支流之一。由于雨污不分流、超标污水排放等现象,导致排水渠水质一度下降至劣Ⅴ类水。

  2019年,新余市启动总投资达9100万元的龙须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通过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最终实现龙须沟清水复流,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到今年底项目全面完成后,龙须沟水质将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从“龙须沟”到“生态河”“幸福河”的嬗变,是新余市守护绿水青山、增进民生福祉的最好诠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2017年3月以来,新余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畜禽规模养殖、水库退养、工业污染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保家行动”,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攻坚战——

  铁腕治污。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畜禽养殖、水库退养、工业污染三大水环境专项整治,累计筹措资金5亿多元关停养殖场7059家,全市现有235家养殖场全部进行了生态化改造,333座水库、2293座山塘全部退出承包养殖,对全市1033家工矿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工业园区工业污水收集率达100%。

  重拳治水。坚持问题导向,对袁河流域和仙女湖环湖开展了工程性治理,完成了分宜污水处理厂、分宜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分宜县龙须沟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2019年,全市6个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仙女湖湖库5个湖库断面中4个湖库断面水质类别得到提升。

  立法护水。制定出台了《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新余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畜禽规模养殖、水库退养、工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制度和执法巡查制度,定期对畜禽养殖场、山塘水库和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该关的关、该罚的罚,不断完善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因钢设市、因工立市,新余市面对压力大、任务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定力,紧紧建设“山水美市”目标,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植树造林、整矿修山,促林茂山青。2019年共完成人工造林4.57万亩、封山育林1.48万亩,分别为省下达计划任务的295%和100%。完成油茶新造林1.376万亩,占全年计划的275%。开展长江经济带赣江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督促自然保护区内矿权退出。

  生态治理、保护开发,促水秀湖清。2019年,组织开展了“清磷”排查整治行动专项工作、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入河(湖)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化工园区整治专项行动等十个专项行动;实施总投资12.57亿元的袁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廖家江和贯早江“两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新余市孔目江流域洪水防控及环境治理等9个海绵项目建设,面积达3.626平方公里。

  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调规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并争取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资金200万元;全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分宜万年湖省级湿地公园已于今年1月获省政府批复。

  防治修复、提质升区,促田“多”草“绿”。201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试验示范;大力实施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理项目建设;2019年高新区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1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可达13.11平方公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新余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新余特色逐步显现:今年1至4月,全市PM2.5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0%;PM10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1%;优良天数比例为98.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抓住改革“牛鼻子”,大胆创新,以“机制活”守护“生态美”

  全长49.5公里的孔目江,新余市的“母亲河”,也是百万新余群众的主要饮用水源。6月28日,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公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新余市第四水厂取水口(孔目江)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为了保护孔目江流域的水生态,改变水质不稳定的情况,2016年,新余市打破了惯有“只补不偿”的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建立“有补有偿”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自2017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以水质指标作为资金分配的主要因素,对破坏水环境的乡镇征收污染补偿资金,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理念,促进孔目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孔目江的水清岸绿,是新余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缩影。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新余市着力构筑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不断加快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创造了一批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

  审水、审地、审空气……2015年,新余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生态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重大决策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日常业务履职和执法监督是否到位等,有力地倒逼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严把生态环境闸门。2019年,全市共开展生态审计项目5个。

  新余市通过推动政府加强设计与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多角度推动、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等有力措施,有力推动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2019年末,新余市绿色信贷余额为55.63亿元,同比增长196.91%,增速列全省第一,有力支撑了产业绿色化转型、民生改善。

  借鉴“河长制”成功经验,新余市创新性推行“路长制”管理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新模式,由乡镇长担任本乡镇区域内所有公路“总路长”,乡镇班子成员按行政村区域划分担任“路长”或“路段长”,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清除道路两旁绿化带内及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垃圾,保持道路及周边环境整洁,形成了一路一景观、一路一风景,用制度“绣出”城乡美丽风景……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筑牢司法保障墙。新余市先后制定出台《新余市仙女湖水体保护条例》《新余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江西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条例》《新余市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条例》《新余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五部实体地方性法规,均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全方位保护新余“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还百姓一片“天蓝地绿水净山青”家园。

  突出重点、实时在线,织密监测预警网。已实现了对全市所有重点污染源100%在线监控,对66家重点用能企业、大型公共建筑和全市照明系统的能耗在线实时监测,实现了对20个能源项目所产生能源情况的实时监测。制定了工作方案启动区域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程。加强霾天气监测预警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开展了大气污染扩散条件预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生态服务型人工增雨作业等。

  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强化行政司法链。贯彻落实《江西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江西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落实会商衔接机制,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引导公安机关高效侦查,不断提升办案的质效。法院加强与检察院在公益诉讼案件的沟通联系,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的发展……

  一项项生态文明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一条条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生根,为新余守好生态底色、彰显亮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产业化,聚力产业生态化,走好绿色发展新路

  如何破解规模化养殖污染难题,走出一条畜禽规模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新余市探索建立以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为核心的“N2N”区域循环农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

  在新余,畜禽粪污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走进在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数个偌大的圆柱形厌氧发酵罐,每年可以“吃”进40万吨的养殖业废弃物,“吐”出逾20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3万吨有机肥、38万吨沼液肥,让超过6000户农村家庭用上清洁环保的沼气。

  全量化收集处理上游“N”家养殖企业产生的粪污及病死猪,连动下游“N”家种植园区,构建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新余市在全省首创的“N2N”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被省政府评为全省20个创新模式之一,在全省复制推广。2019年11月,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推介会,“新余经验”开始走向全国。

  粪污变废为宝,生态产业齐优,是新余市推进产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因钢设市,工业是新余的立市之本,独特的市情,也赋予了新余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工业城市发展新模式,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同行的重任,近年来,新余市持之以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

  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助“老树”萌“新芽”。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稳铁、保钢、促材”为思路,延伸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制定出台《支持新钢跨越式发展30条措施》,积极推进新钢总投资78.93亿元“升改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助推项目高质量发展,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挥钢铁产业联盟桥梁作用;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在全省建立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全力推进电力行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取新电、分电两大电厂升级改造指标,目前分宜电厂2×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扩建项目1号机组如期投产。提升创新能力,变“制造”为“智造”,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出台人才政策30条,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高地;聚焦重点产业搭建平台,全市现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7个;在2018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全市6项科技创新成果获表彰奖励,获奖数量与南昌市并列全省第一;2019年新余高新区获得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育“新芽”成“大树”。着力构建新兴产业,按照“调整结构、创新技术、以用促产、壮大集群”的发展路径,打造锂电、手机触控、LED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赣锋锂业、佳沃新能源等企业发展系列动力锂电池,形成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依托沃格光电、大米智联、凸凸科技等优势企业,推动全市手机触控产业形成“整机+关键元器件”双向发展格局;依托木林森、好英王等企业,围绕器件封装、应用产品、配套材料三大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依托瀚德科技、新联泰等企业,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5G商用和“03”专项试点,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积极对接京东,开展“1+7+1”项目合作,共建1个新经济产业园,7个项目中心,1个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2019年通过电商平台推动本地农特产品销售3600余万元。三是坚持以仙女湖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大力提升景区文化旅游品质,强力打造“七夕”主题文化,奏响仙女湖“七夕”文化优美乐章。

  本版图片由新余市生态文明办提供

来源:江西日报 04版

2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