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牢固树立扶贫先扶志的理念,探索建立“晓康驿站”,统一管理各方走访和捐赠钱物折合的生活用品,根据贫困户表现予以奖补,引导困难群众知晓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激发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2018年12月在钤山镇开始试点,今年6月底已实现全覆盖,建成“晓康驿站”135家,筹集各类走访慰问和爱心捐赠资金98万元,设立奖补资金85万元。《江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其做法及成效,先后接待省内外60余个单位前来考察交流,均获得好评。
一、“晓康驿站”具体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必先扶志。脱贫必先脱懒。为了改变“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状,必须创新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
1.设立“驿站”,集中配备管理济困物品。各行政村将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原本上户走访慰问的钱物以及社会各方捐赠的钱物(慰问金则用来购置农户日常生活用品)统一收集管理。在村级活动场所或党群服务中心配置一间储物房,建立类似“爱心超市”但又区别于“爱心超市”,更具灵活性、针对性、细致性的“驿站”。成立规范的管理组织,设立评分、监督、财管等小组,安排村干部或公益性岗位人员兼职管理,设置专门资金账户,建有专门台账,做到物品更新及时、登记入账及时,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捐赠现金及物资开具收据票据,定期张榜公示,并将账务情况报乡镇监管审查,确保专款专用。
2.量化“积分”,鼓励帮扶对象积极作为。 一是因户因人精准制定积分评定标准。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干部,依据贫困户在产业就业、乡风文明、家庭美德、环境卫生和工作配合等方面制定积分办法,原则上一户一评分标准,也可分类制定标准,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家庭制定“个性化”标准。以正向加分激励为主,反向扣分约束为辅。如某贫困户在家庭美德方面有欠缺,其积分评定标准则偏向家庭美德,确保积分标准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分值的设定,调动起每个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公平公正公开评定积分,由驻村工作队或村干部或帮扶干部不定期暗访贫困群众并进行平时考评,评分时对贫困户的扣分点当场告知,并提醒贫困群众及时修正。一般实行一月一评分,得分情况在村里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三讲一评”,每月集中将贫困户得分情况进行点评和通报,指出不足,表扬先进,通过晒一晒、比一比,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定期“兑换”,依据积分奖补生活用品。一是兑换形式灵活。每月的评分结束后,一般按“一分一元钱”标准,帮扶对象到“晓康驿站”兑换所需生活用品。贫困户也可自愿将积分累积、储存,贫困户所得积分不够兑换所需物品时,可用微心愿等形式将所需物品名称写下,然后通过积分储蓄或获积分捐赠等形式实现兑换目标。二是兑换范围多样。既可兑换“驿站”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兑换晓康诊所药品,还可兑换贫困户自产农产品,以促进扶贫产品销售,互利互惠。
二、“晓康驿站”运行成效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举措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解决自身精神“矮化”,意志“弱化”的问题,增强荣辱感和获得感,这是稳根本,保长远的关键所在。晓康驿站变“逐户送钱送物”为“统一兑换物品”,是解决过去不同结对帮扶干部带来获得感不同的好办法。
1.实现了结对帮扶由“慰问式”为主向“精神补钙”为先的喜人转变。原先安排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带着钱物上门走访慰问成为传送关心和温暖的主要方式,干部觉得形式单一,贫困户拿得心安理得,甚至有的帮扶对象还比较谁家拿得更多,个别对象还开口伸手要,总体上帮扶效果不是很理想。建立“晓康驿站”后,结对帮扶干部则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督促指导帮扶对象自已动手上,引导他们做好勤劳持家人、家庭美德人、村风文明人,结对帮扶工作找到了更好抓手。转换方式由“驿站”统一兑换物品后,根据帮扶对象表现差异化奖补物品,也更好地实现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的融合。驻钤山镇下田村第一书记袁小刚说:“自从开办了晓康驿站,我明显感觉到了贫困户参与的意愿非常高,驿站开放的效果非常好,帮扶的钱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力气使到了该使的地方,这让我们的扶贫工作更加清晰了,我们帮扶的动力更足了、信心更强了”。
2.实现了贫困户脱贫由“背着走”向“领着走”的喜人转变。晓康驿站变“钱物送上门”为“努力挣积分”,让贫困群众所得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树立了自食其力受奖,萎靡懒惰受损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以前的贫困户,有的具备劳动能力却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或“等靠要”或“争访闹”,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还以当贫困户为荣,邻里乡亲都有些看不惯。“晓康驿站”运行后,通过每月召开大会公开、面对面反馈得分情况,有效发挥了评分教育引导作用,在劳动生产致富上更发力,在遵守村规民约上更自觉,在家庭邻里相处上更守德,在支持响应乡村工作上更配合,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并且带动了其他村民的精气神向好向上转变。下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小青说:“我去年9月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但是经常拿不到满勤,后来晓康驿站规定满勤一个月可以多拿5个积分,相当于5块钱,所以我现在在车间尽量都拿到满勤,并且认真做事,不但工资收入上去了,还能拿到更多积分”。湖泽镇闹洲村宋犬生因身体原因懈怠懒惰,精神迟沌萎靡,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家里脏乱差,安排的保洁工作还要其大嫂协助。通过“晓康驿站”的评分教育引导,现在不但能把家里家外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还在产业基地拨草务工增收。
3、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由“软弱涣散”向“坚强堡垒”的嬗变。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将晓康驿站融入“共产党员示范市”创建活动中,有效与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颐养之家、晓康诊所等平台结合互动,使晓康驿站成为党建的好载体。为确保可持续,各级党组织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村级党员捐赠,结对帮扶干部捐赠,商会、乡贤和企业捐赠,产业收益划拨等方式进行。同时,号召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争先创优精神贯穿到“晓康驿站”的建设当中,涌现了如李永军等自愿服务群众、愿意服务群众的党员典型。例如,钤山镇下田村将党员先锋创绩纳入晓康驿站评分,党员所得积分用于奖励表现好的贫困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晓康驿站”经验启示
开展的贫困对象实现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帮扶方式,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科学命题,引领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断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是扶贫扶志的有益尝试,值得认真总结
1.操作实施上要体现差异化,防止一刀切。每个村都有各自的不同情况,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不能简单搬用一个模式,影响效果。比如,在覆盖对象方面,有的村贫困户多,应以贫困户为主,贫困户少的村可以拓宽范围,把其他困难户纳入进来;在积分办法方面,要因人而异,精准分类制定办法,一户一法,也可以设定一些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在评分时限方面,原则上一月一评定,但对一些长期或经常不住村里的对象,可以一季度或半年或一年评一次。
2.兑换物品上要体现人文关怀,防止造成群众不便。比如,在提供物品方面,“驿站”供应要做到“清单式”与“点单式”结合,回应群众诉求,尽可能购置群众需要的生活用品;在供应地点方面,考虑有的对象常住集镇或县城,来回跑不方便,可以采取“订单派送”,或在集镇和县城指定店铺兑现物品。
3.“驿站”运营上要体现供兑平衡,防止不可持续。要做到一发展两平衡: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晓康驿站资金来源。二是物品购置量要与各类走访慰问的钱物、社会各方捐赠的钱物价值总量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中可以从集体经济收入中补给一些,适当增加物品供给;三是物品供给量要与帮扶对象积分兑换物品量等值平衡,物品若有结余,可以采取奖优措施予以赠送或适当安排专项走访。
4.积分评定上要体现公正公开,防止群众不信服。有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一是在积分项目设置时要考虑可行性。贫困对象能力大小不一,因此,设置积分项目要坚持量力而行和适当拔高原则,确保贫困户通过努力可以做得到,比如,有劳动能力的应该设置生产致富项目,有老人赡养任务的应该设置孝敬项目,在因人而异设置项目的基础上设定分值。二是在考核对象表现时注重平时掌握和邻里公认。帮扶工作组和村干部平时要经常不打招呼上户督促查看对象表现情况,找邻居了解对象一贯表现和好的变化,确保评分依据真实可信。三是在积分评定时民主公开。给对象评定积分时,帮扶工作组与村干部要互通情况,可以吸收群众代表民主评议,分值在一定范围公示并反馈对象后再评定。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精神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灵魂工程,“晓康驿站”的探索和时间,让贫困群众以小积分“兑”出好日子,以实际行动趟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