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共计启动52处,总投入45.27亿元。截至目前,总体腾退比例达92%,其中完全腾退项目32个,使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活化利用。
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与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1年“大都工匠”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决赛上了解到。
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是反映北京都城历史变迁的代表性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9处,文物保护任务艰巨,合理利用潜力巨大。
北京市西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西城区实施文物保护“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读),开展了腾退一批、修缮一批、合理使用一批、新增认定一批以及筹建开放一批的“五个一批”工作。2016年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共计启动52处,总投入45.27亿元。
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总体腾退比例达92%,其中完全腾退项目32个,使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
文物腾退后如何利用?负责人表示,西城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近年来北京加快推动文物开放利用,万松老人塔-北京砖读空间、佑圣寺-十月文学院、林白水故居-椿树书院、广福观-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沈家本故居-中国法治名人博物馆、福州新馆-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等腾退后的文物建筑陆续实现了对社会开放。
负责人称,今年4月,首批6个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西城区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