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成功仨密码 走红一初心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觉醒年代》于2月1日至3月19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和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同步首播,随后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完成二轮播出,获得热烈社会反响:首轮播出中,收视率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排行榜第一。截至目前,豆瓣网评分高达9.3分,超七成网友给出五星好评,四星以上好评占比超过94%,打破了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多项纪录,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树立了新典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王浩介绍,《觉醒年代》在首轮播出期间登顶多个权威榜单,博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几乎是零差评。
史实真:党史专家任编剧
据介绍,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了一支本领高强的文艺创作队伍。剧组以脚力为基础,增强实践思维,“深扎”采风调研,足迹遍布北京红楼、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以眼力为关键,面对纷繁复杂的党史素材和人物关系,深入挖掘,从表象看到本质,从一般看到规律,使党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脉络在剧中清晰可见,又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呼应;以脑力为核心,坚持深入学习党史促进创作,结合《觉醒年代》的创作,请专家给剧组主创讲党史、讲党课,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以笔力为落点,增强受众思维,追求精深的“一剧之本”、精彩的导演阐释、精准的人物小传和精确的宣传文稿。这些做法,在业界形成了标杆效应。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对《觉醒年代》求真的纪实风格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觉醒年代》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恰恰在坚持历史史实这一点上做到了更加的扎实,编剧就是党史专家。现在革命历史题材面临的比较尴尬的创作困境就是懂党史的人不会写戏,会写戏的又不大懂党史。而这部剧的作者恰恰在两者的结合上得天独厚,有先天的优势。
制作精:六年打磨,七易其稿
《觉醒年代》定位于首次从思想启蒙、民众觉醒的角度寻根溯源,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题材的创新性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为了拍好这部电视剧,北京市精心打磨剧本,高度重视“一剧之本”的创作,历时六年,七易其稿,从党史考证、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拍摄过程中坚持集体推敲脚本,贡献设计创意,呈现出剧本表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与此同时,还精确组建团队。安排经验丰富的国有影视企业主导拍摄制作,吸纳优质出品方共同参与,支持组建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好制片、好宣发强强联合,再加上专家级的顾问团队,为该剧保驾护航,提供了品质保障。
据介绍,《觉醒年代》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从成片审查到宣传发行过程中,北京市领导亲临拍摄现场踏勘调研,明确工作标准,提出工作要求;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严格把关每一稿剧本、成片,提出修改意见,并严格督促、推动创作方坚决执行;会同安徽,密切与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重大办沟通创作进展和修改意见。
为了保证《觉醒年代》的顺利拍摄,北京将该项目列为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支持项目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并由市级基金分批次、分阶段给予重点扶持;北京和安徽共同出面,推动两地国有、民营企业参投该剧,扩大作品融资渠道,保障该剧的顺利推进。
创意新:评论和弹幕在线“催更”
谈及《觉醒年代》的创新之处,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打通连接年轻人的文化隧道。他介绍,清明节期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陈氏兄弟二人墓前很多人献花献水果,证明《觉醒年代》切实影响了当代年轻人。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陆红实说,《觉醒年代》从文化思辨和思想探索的层面切入历史叙述,紧扣思想觉醒的主题,从知识分子的觉醒到青年学生的觉醒,再到工人和大众的觉醒,深刻而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从激荡人心的年代中获取创作灵感又赋予作品激荡人心的冲击力,这是《觉醒年代》在同类题材创作中所作出的富有新意的努力。
种种努力迎来收获的硕果。《觉醒年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观众纷纷在评论中表达对革命先驱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国家、对党、对新时代的热爱和祝福,称当下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形成强大的共情和共鸣效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社交网络上形成热议,评论和弹幕在线“催更”,被誉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电视剧形态的优秀教科书”,边学党史边追剧成为全新看剧方式。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