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医在线报道,2020年浙江省为50-74周岁重点人群提供结直肠癌筛查服务,包括问卷风险评估和便潜血试验,以及结肠镜检查14.3万人,结果查出:
▶ 结直肠癌1423例,检出率为1.0%,
▶ “进展期”腺瘤性肠息肉14352例,检出率为10.1%,
▶ “非进展期”腺瘤性肠息肉25618例,检出率为18.0%。
▶ 总体人群阳性率为19.35%。①
从“息肉”到“肠癌”要5-15年,
及时阻止病变很重要!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②,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③,癌变的机会较高。
因为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②④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而以上14.3万人中,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为10.1%,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为18.0%,也算是及时发现并制止了癌症之路。
而选择50-74岁筛查,正是因为发现这个年龄开始肠癌高发。确实很多人如果不查一下,可能真没什么症状和感觉。
图自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⑤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除了肠癌,这些癌症的发展进程、信号和筛查要了解!
很多癌症都有“发展进程期”,
及时筛查阻止癌症发生!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⑥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⑦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⑦
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
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
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
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
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⑧
症状:胸痛、咳嗽咳痰气喘症状、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⑨
检查: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1个危险因素:主动或被动吸烟、有职业暴露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要去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⑩
3.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
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⑪
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⑪
3. 肝硬化→肝癌
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④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症状:没理由地疲倦乏力;莫名出现消瘦;消化道症状:暧气、消化不良、恶心、腹泻、食欲减退、腹胀等;发热:中低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胸闷咳嗽;肝区疼痛。⑬
检查: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⑭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症状: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此外,也要注意阴道排出异常分泌物、下腹部或阴部或盆部疼痛、尿频尿急尿血、下肢浮肿等情况。⑮
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做次TCT及HPV检测。⑮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6.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