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菏泽4月8日电 题:一朵美丽牡丹花,已成“中国牡丹之都”菏泽乡村振兴“金钥匙”
作者 赵晓
山东菏泽古称曹州,因遍植牡丹享誉中外。在古曹州传统牡丹种植区,当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美丽产业”,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如今,一朵美丽牡丹花,已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绿叶的掩映下,怒放的牡丹更显娇艳。 赵晓 摄
时值4月,菏泽牡丹竞相开放,鲁西南菏泽市牡丹区田间地头,遍铺锦绣,花香四溢。在牡丹区皇镇街道王桥村,记者见到成群的村民,一边忙着采摘鲜艳的牡丹花朵,一边还把网络直播间开到了田间地头,向各地网友推介特色牡丹,为自家鲜切牡丹花“带货”。
牡丹花开满园,引游客流连忘返。 赵晓 摄
记者采访了解到,菏泽市牡丹区牡丹传统种植区,非常重视牡丹种植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应用现代栽培技术提高牡丹观赏价值,花型和花色已经较被誉为“甲天下”的古时曹州牡丹大有改进。新培育的牡丹品种,除拥有古代宫廷牡丹的雍容华贵基因,还更适应村居庭院和城市家庭盆栽摆放,并且摸索出了适应现代市场和当代插花艺术需求的牡丹“鲜切花”品种。
情侣在花间驻足拍照。 赵晓 摄
王桥村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依托牡丹种植销售趟出乡村振兴路的村庄。村民过去以传统种植为主,种小麦、玉米等,经济效益低。在村干部的探索和带领下,寻找到了种植牡丹、芍药的致富出路,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逐渐由个体户经营向合作社、公司化运作转变。
“全村312户几乎家家从事牡丹种植和销售,每年4月是最繁忙的时节。”牡丹区皇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士国告诉记者。
绘画爱好者在花间写生,用画笔留住牡丹花的美丽倩影。 赵晓 摄
为扩宽销路,王桥村积极引导村民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宣传销售牡丹。邢士国说,农户过去“开着货车载着牡丹跑全国”,现在“坐在家中牡丹卖全国”,甚至远销海外。目前,王桥村电商销售额每年达3亿多元(人民币,下同),鲜切花销售2000万支以上,带动周边就业1500余人。“为改变牡丹产品代理出口的局面,皇镇街道帮助王桥村牡丹销售公司办理进出口自营权,与跨境电商产业园建立合作关系,将鲜切花出口到荷兰、比利时等国家。”
当地致力于打造牡丹全产业链,与牡丹相关的产业在菏泽一带乡村方兴未艾。让牡丹入食、入茶、入酒,将牡丹的应用从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牡丹产业激活“美丽”经济,牡丹相关产成为当地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目前,在菏泽市从事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人员达10万余人,研发出牡丹化妆品、牡丹洗漱日化品、牡丹功能性食品等240余种,成为中国当前最大的牡丹及相关产品出口基地。
记者了解到,在菏泽,已经有伏羲、尧舜等多家以牡丹相关产品为主的综合开发企业远近闻名。记者就近采访了位于菏泽开发区的山东伏羲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这家牡丹企业,不仅能够生产牡丹鲜花提取液、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酒等80多种产品,还致力于打造牡丹产业观光区、研发区。
牡丹花开雍容华贵,阵阵清香扑鼻。 赵晓 摄
该公司董事长杨公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产品的原材料都是向当地农户收购,包括牡丹花蕊、牡丹花瓣、牡丹籽、牡丹根等。”
据杨公祥介绍,当地农民有种植牡丹的习惯,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每到牡丹盛花期,公司就组织人员到各乡镇收购。单是牡丹花瓣,一年就能收购几十万斤,帮助农户每亩地增收1500元左右。
“我们还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参与到牡丹鲜花采摘、分拣等生产流程,为农户增加另一份收入。随着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日益完善,牡丹产业将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杨公祥说。
在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学湘看来,经历起步阶段后,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已进入爬坡时期。相对于发展成熟的观赏牡丹行业,油用牡丹产业推广、牡丹精深加工进展较为缓慢,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过去在‘一产’投入比较大,下一步菏泽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三产’上,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让牡丹贯穿到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领域,更好地助农增收致富,让牡丹‘美丽’经济成为菏泽名副其实的城市品牌,擦亮‘中国牡丹之都’的名片。”(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