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将民俗手艺做到极致 浙江“风筝大王”的“风筝博物馆”

2021-04-06 10:34 中国新闻网   姜雨薇  阅读:2607 

中新网宁波4月1日电(林波 翁晨丹 张孝)美丽的蝴蝶、威武的老虎、灵巧的小燕子……走进浙江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国强的家中,仿佛走进“风筝博物馆”,入眼的便是满墙形态各异的风筝。

竹篾、塑料薄膜、宣纸、无纺布、颜料、画笔……这是邵国强做风筝的材料。尽管已是83岁高龄,但他做起风筝来动作仍是干净利落。

邵国强和他制作的风筝。 翁晨丹 摄

“翅膀的竹篾要削到两头薄中间粗、薄厚过渡要均匀。”邵国强拿着小刀演示削竹篾的正确方式。他表示,春季期间准备做几只可爱的沙燕风筝和家人去“放飞春天”。

邵国强端起一个已经完成的风筝骨架解释说,手工风筝最难的一环是风筝骨架,尾巴的竹篾要有弹性,骨架平衡对称,风筝排风才会顺畅。

“小时候穷,没什么好玩的,就爱看别人放风筝。”邵国强直言,自55岁退休后,他就开始钻研风筝制作,“我做的第一只风筝是一只蝴蝶,看自己做的风筝飞上天后,心情是说不出的舒畅。”

事实上,邵国强善于做“龙头蜈蚣”风筝,这种风筝集合了立体风筝和串式风筝的特色,由立体龙头和许多带有龙桄的腰片组成,其制作工艺之繁杂、难度之高,堪称“风筝之最”。

在2004年的一次宁波市风筝比赛中,他制作的一只“龙头蜈蚣”迎风而起,飞得陡、高、稳,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

据了解,邵国强做过最大的“龙头蜈蚣”长56米,有80多节。

邵国强放飞风筝。 翁晨丹 摄

为了让这个风筝飞得更稳,他闭门研究了好几天,最后特地跑到渔业专营商店,买了专门的渔线固定风筝。而邵国强制作的最小“龙头蜈蚣”风筝则只有6厘米直径,20厘米长,“风筝越小越难做,骨架容易断,都是精细活。”

手艺熟练后,邵国强开始对传统风筝进行创新改良。

适当减少竹篾数量,骨架分量变小,风筝飞得高;加强骨架结构,让风筝飞得稳……这是邵国强在实践创新中得出的心得体会。

“这是‘鹦鹉’立体风筝,我让孩子从网上打印下来很多鹦鹉的图片,然后自己琢磨设计,这风筝翅膀安装好有2米多宽,骨骼硬,升空能力强。”邵国强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风筝解释说,在做风筝前,他会先打腹稿,“先在心里构思好风筝怎么做,各部分的尺寸,需要的材料,配什么颜色。”

整日与风筝打交道,但邵国强从不觉得枯燥。

邵国强回忆说,曾经有瑞典女音乐家慕名而来,专门买他的风筝,“她选了五六只风筝,一定要我收下钱。但我做风筝是兴趣,不是用来赚钱的。”

从2009年开始,邵国强在宁波一学校开设了风筝班传艺,连续十余年,风雨无阻,“现在愿意学这手艺的人少,怕苦,不肯下功夫。我希望这门传统手艺不要消失,也希望通过授课发现可以传承手艺的好苗子。”(完)

【编辑:姜雨薇】

4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