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4月3日电 题:拉萨烈士陵园寄哀思:忠魂护佑雪域高原70载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4月3日,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在拉萨烈士陵园西侧的孔繁森墓前,一位中年男子专注地摆上鲜花,绕墓地撒下白酒,嘴中轻声呢喃道:“我来看您了”。
清明时节,前来拉萨烈士陵园祭扫的民众络绎不绝。人们或手捧花束或拿着祭品,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这位神情肃穆的男子是当年孔繁森收养的藏族孤儿,名叫曲英。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强震,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赴灾区视察时发现了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曲英,把他带回身边。
“孔爷爷人很善良,也很爱干净。我们小时候没怎么洗过澡,他就亲自给我们洗澡洗衣服。”回忆起与孔繁森共同生活的时光,曲英眼中满是怀念。如今他已成为拉萨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他说:“没有孔爷爷无微不至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其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
在这座国家级烈士陵园中,还有一千多位英烈长眠于此。在西藏和平解放、“两路”建设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西藏解放后的各个建设时期中,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陵园里无声矗立的墓碑中,有部分属于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牺牲的烈士。川藏、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工程最险、里程最长的公路。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筑路者们用铁锹、钢钎、十字镐,穿越横断山脉,跨越了高耸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在世界屋脊上“刨”出了这两条公路。
陵园中也不乏为西藏人民而献身的英烈。在王正忠烈士墓前,几位战士正蘸红毛笔,一笔一画描着墓碑上的名字。黄白两色的菊花郑重地摆放在墓旁,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1976年7月1日,拉萨市4名小学生玩耍时不慎落水。时年21岁、在西藏军区某部当卫生员的王正忠听到呼救后跃入水中抢救。在他和战友的奋力救援下,4名儿童成功脱险,但不擅游泳的王正忠却被卷入激流,再也无法返岸。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陵园中心巍峨耸立的纪念碑下,人们列队献上花束;陵园一角的烈士纪念馆中,参观者鱼贯而入,在介绍英烈事迹的展板前久久驻足。
在拉萨市某中学任教的张女士是一名军嫂,她一早来到陵园,在烈士墓前献上鲜花。她说:“正是这些舍小家为国家的英烈们,立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下一辈铭记英雄,不忘先烈。”(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