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24日电(记者 李姝徵)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提升城市交通“安全度”?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正探索以“绣花针式”路口改造,构筑“生命防护线”。
右转弯车辆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示意图。(上海警方供图)以上海嘉定为例,自2019年底至2020年底,嘉定警方改造全区722个路口,大幅提升了道路安全。记者24日从警方获悉,2020年,嘉定全区交通事故类110警情数同比下降18.1%,交通死亡事故数同比下降45.8%,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1.2%。
“软硬兼施” 路口不再似“虎口”
嘉定区作为上海官方“五大新城”规划承载地之一,既有工业区、商业区,也有居民区和农村。同时物流企业集中、人口增长较快。数据显示,嘉定日均大型车辆的车流量近10万辆,整体交通环境较严峻。
“大货车转弯有盲区,特别是右转弯时,容易造成‘内轮差’事故。”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王俊骅当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的公路交叉口右转半径比较大,车辆在转弯过程当中轨迹不明确,“在这样一个右转货运车辆和非机动车行人的冲突区域里面,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这样的事故俗称“包饺子”,现场惨烈,伤亡人数多。
“事故的背后是群众的生命,每个逝去的生命都造成一个破碎的家庭。”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交警支队支队长相金兴表示,一场针对大型车辆右转弯事故的变革由此而生。
嘉定警方运用“灯、栏、墩”加“字、线、框”,硬隔离配软漆画的方式,减少车流人流对冲,消除大型车辆右转弯引起的“内轮差”盲区。
“路口除了红绿灯,还多了好多醒目的红黄蓝。”大货车驾驶员刘先生常年途经嘉定,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路口设施多了、行车也更安全了。刘先生语中的“红黄蓝”,就是嘉定警方开展路口设施改造的硬隔离和各种标识、标线辅助设施。“软硬兼施”的改造让路口不再似虎口。
2020年,上海嘉定全区交通事故类110警情数同比下降18.1%,交通死亡事故数同比下降45.8%,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1.2%。(上海警方供图)精雕细琢 施展道路“外科手术”
嘉松北路外青松公路口是一个畸形路口,锐角路段转弯危险系数高。面对这样“先天不足”的复杂路口,嘉定警方组织现场踏勘十余次,不断优化非机动车道漆画“平行车道”,实施引导左转弯电瓶车两次直行“二次过街”等措施。
警方表示,这样的隔离改造在考虑机动车右转安全的同时,也兼顾非机动车的左转隐患,减少了机、非车辆冲突点,确保了安全。
嘉松北路园国路路口实施改造后,一些超长运输车转弯会转到对向车道,警方将隔离墩调整到最合理的角度。同时,针对电瓶车途经路口车速较快的问题,警方将非机动车道改造成“类S”弯,再加上醒目的警示标识,使电瓶车驾驶员到了路口自动减速。
此外,还有太阳能爆闪灯、雨夜反光标线、反光道钉、红白反光柱等多种辅助设施,确保途经车辆安全有序通过。
据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肖季欢透露,嘉定警方对所有已整改点位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先后对152处点位进行了转弯半径调整、隔离墩间隙调整,并同步启动新一轮隐患排摸治理,稳步推进398个已改造路口的优化升级。
据官方统计,嘉定区内改造前曾发生2起以上死亡事故的7个路口,改造后实现了亡人事故“零发生”。嘉定全区因右转弯未让行造成的人伤及以上事故同比下降51.3%。
交通标志设置示例。(上海警方供图)有“理”有“据” “靶向”治理隐患路口
一架无人机在浏翔塔新路口盘旋,用垂直俯视的视角拍下路口通行改造形状和通行视频。这样的画面,将成为在细节上完善路口设施的依据。
据警方介绍,该区持续完善交通类110警情每日研判机制,将事故原因分类拓展至5大类87小类,为后续改造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嘉定警方还与高校携手,重点分析交通类警情情况,针对重点路口转弯盲区进行反复踏勘研究,逐一分析事故成因。
图为路口现场设置图。(上海警方供图)科学理论加之数据支持,让此类事故隐患路口的治理更具靶向性。
“中国干线公路的城镇化发展非常快,公路两侧的非机动车、助电动车的出行的需求非常大,”王俊骅表示,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郊区的干线公路上,“包饺子”是最典型的事故类型。
“如果能够有效避免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干线公路的安全将得到极大改善。”王俊骅透露,他已根据上海对此类交通事故精细化治理经验编写了相关指南,以推广“绣花针式”路口改造,构筑民众“生命防护线”。(完)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