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3月23日电(张煜欢 黄龄亿)“看病20分钟,排队找车位1小时”是中国不少大城市医院周边的常见景象。而在浙江杭州,记者观察到,医院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已大有缓解,在“抬头见泊位”的导引之下,车主停车、入院往往仅需几分钟时间。
上个月,杭州市委改革办主办的2020年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揭晓,“‘智慧停车’解决医院停车难”改革项目入围其中。
随着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为破解困扰城市管理的停车难题,近年来中国官方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智慧停车建设。
在这股东风下,数字化基础扎实的杭州,借助“城市大脑”等载体,以深挖泊位资源、实时归集数据等改革举措,让车主“抬头见泊位”,令医院停车“堵路又堵心”的情况明显减少。
在杭州市一医院,记者看到医院门口立着一块醒目的停车引导屏,其同步向车主送达医院剩余泊位及附近商圈余位信息等“泊位指数”。引导屏上还有一张“二维码”,只需“扫一扫”便知“哪里有停车位”“最近停哪里”。最快在2-3分钟内,车主便可寻找到合适车位。
“过去我们医院门口是车主们‘能避就避’的一条路。这条路上有三家大型医院,还毗邻西湖景区与商圈,排队入院就诊的车辆可以一直排到其他路口,有时要等2-3小时甚至更久。”杭州市一医院保卫部主任徐永驰说。
2019年,杭州市一医院成为利用杭州城市大脑以及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试点单位。该院原本只有127个停车位,通过城市大脑深度挖掘泊位资源,方圆两公里内包含商场的一千多个停车资源都整合了起来。
据统计,“‘智慧停车’解决医院停车难”改革案例项目实施以来,杭州市属各医院通过加大医院内部停车泊位的有效供给,停车泊位比2019年增加385个,增加约10.55%;开放车位数比2019年增加20%左右。
深挖泊位资源的背后源于物理空间的拓展,而真正实现高效通行,离不开数据赋能下资源高效利用产生的“化学反应”。
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浙江省儿童医院,过去也是城市“大流量”所在地。眼下依托城市大脑大数据和超级计算资源,该院在数据资源池基础上计算出就诊车辆停车总需求约8000车次/天,由此分析出大交通流3条、小交通流4条,精准计算车位缺口,并实现停车泊位余位实时感知,综合利用在线数据调配资源。
同样“人气”颇高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则利用“前置分流”方法提升停车效率。医院所在的杭州市上城区将城市大脑平台数据接入公安、卫健等部门,线上挂号成功后,平台根据预约者的就诊时间和出发地提前预测当天周边交通情况,综合比选最优停车场地,提供最优驾驶线路或公共交通线路。
围绕医院高峰时段停车难问题,杭州卫健部门还引导居民分时段预约诊疗,使得患者平均就医时间大大缩短,泊车时间2小时以内的占比69%,长时间泊车数量明显减少,泊位指数从2.75提高到4.0。
除在进场找车位上节约时间之外,为深化城市大脑卫健驾驶舱的场景应用,杭州市卫健部门还推进“先离场后付费”应用,在“离场”这道关卡上继续探索时间优化的空间。
“为支持推进‘先离场后付费’,我们市一医院的停车场装上了ETC支付。最明显的变化是车位周转率由原来的400%左右变成560%左右。即一个车位由一天可利用4次增加到了5.6次。”徐永驰说。
截至目前,杭州市属各医院智慧结算率达99.28%,车辆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责任人表示,未来通过“先离场后付费”采集到的停车数据等,还能在城市及医院精细化管理上提供更多“智慧支撑”。
医院“畅行”仅是城市民生改革的一个侧面。记者从杭州市委改革办获悉,去年杭州聚焦九大公共领域服务大提升,以互通促协同,打造了公共图书馆“一键借阅”、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等更智慧更丰富的惠民直达场景。
今年2月,浙江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杭州也将答好数字化改革“新考卷”。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作用,挖掘数字潜能,该市提出“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完)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