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见证中国“核弹”诞生 金银滩不再是“那遥远的地方”

2021-03-21 10:40 中国新闻网   吉翔  阅读:3749 

  (中共百年华诞)见证中国“核弹”诞生 金银滩不再是“那遥远的地方”

  中新社青海海北3月21日电 题:见证中国“核弹”诞生 金银滩不再是“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 赵凛松 潘雨洁

  三月春寒料峭,青海湖北岸草色渐青,雪山下牛羊漫步,一座低矮平房半掩埋式地“嵌”于近处草原上,背面一堵锈迹斑斑的钢板墙伫立,这里是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金银滩草原上的爆轰试验场。

  金银滩草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眼中“在那遥远的地方”,然而不同于“歌王”笔下的柔情浪漫,这里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

  为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195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决策下,金银滩草原上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二二一厂”。

  从那时起,一批科研专家和建设者在此隐姓埋名、历经艰险,攻克原子弹、氢弹技术难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基地建设时起,“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原二二一厂厂长王菁珩便从北京来到草原,“那时我们吃青稞糊、睡地窝子,”他回忆,设计工艺装备时,王菁珩和同事就住在帐篷里,“两张板凳并成床,绘图板铺在上面,我们拉着计算尺,加工测量一次需要三个人反复核对,要精益求精。”他说。

  王菁珩和妻子在草原上工作了33年,“能为祖国的强大做一点自己的努力,我们心里非常欣慰,从来没后悔过。”他表示。

  “希望年轻人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受到教育,”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办公室主任杜文林称,该馆自2009年起正式开放,年接待量逾30万人次,目前正改陈布展,预计于今年7月全新亮相。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王兆宁认为,核武器试验的成功使得中国自此拥有了独立、可靠的核反击力量,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赢得宝贵发展空间,是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从最初研制开始,我们的目的就不仅仅局限于拥有核武器,而是自主掌握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服务。”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指导委员会专家谢东强表示。

  在谢东强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秦山核电站发展至今,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不变的是造福于民的初衷。”

  “核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核动力能量大、持续性强,在工业、农业、航天、医疗等国计民生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谢东强称,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推动核工业安全高效发展,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二二一厂旧址掩映在金银滩草原的郁葱中,盛夏碧野千里,牛羊如同星星点缀。经过多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等措施,青海湖岸畔草场植被恢复,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76%。

  当地还推行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种养结合、草畜循环,牧民们入股分红、管护草场,获得生态补偿,遍享绿色福利。

  近年来,依傍青海湖的辽阔水面,国内外游客也被“水在天边”的景致吸引,耳畔传来王洛宾音乐艺术节的悠扬歌声;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各国骑手们,从曾经牧民们赶着牲畜艰难行进的路上飞驰而过。

  当地官方还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开发集观光、体验、休闲、康养、度假、研学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策划系列文旅品牌活动,培养精品赛事,带动民众增收。金银滩草原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遥远的地方”。(完) 【编辑:吉翔】

18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