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琪鹏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北京扶贫支援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2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扶贫支援工作实践中,北京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树牢首要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都优势、发扬首创精神、争创首位效益,创新开展产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激发受援地脱贫摘帽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北京智慧。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驻巢”
援疆干部罗筱刚回到和田,一份关于北京和田服装纺织工业园区的最新“问题清单”就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在北京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一市三县”以及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北京援建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近年来,五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当地“筑巢引凤”,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来到新起点,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产业援疆提出了新的课题。
“北京的产业援疆在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援疆正在从‘筑巢引凤’向‘引凤驻巢’过渡。”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赵卫东说。
2020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创新探索工业园区专业化托管运营模式,邀请北京顶尖管理团队来到和田,为当地的园区企业和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这份涉及员工培训、园区设施配备、企业服务政策衔接等内容的“问题清单”,为北京企业园区的进一步升级指出了发展方向。
赵卫东介绍,在园区产业运营管理方面,北京的企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引入北京领军企业对园区进行专业化托管运营,可有效优化受援地的营商环境,实现优质招商和精准招商,促进当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受援地产业发展水平。
北京的教育、医疗、科技、金融、市场等优势资源,是北京不断创新扶贫支援工作的力量源泉。5年来,北京共投入帮扶资金超292亿元,在受援地建设106个产业园,引导1500多家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形成“共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帮扶模式,为受援地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北京名师”到“北京名校”
“跟岗学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教育,一生都无法忘怀。”来自内蒙古突泉县北厢民族学校的孙玉艳老师来北京参加“融入式”跟岗学习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对受援地的教育帮扶中,北京通过开展“融入式”跟岗培训,让长期工作在农牧区的教师走进北京的优质学校,开拓视野、提升理念、学习方法、锻炼技能。5年来,参加该项目的受援地教师达5700多人次。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战中,全市共有1300多所大中小幼职院校承担项目任务,17000多名干部教师赴受援地挂职支教,带动提高了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北京市组织实施名校长保定工作室项目,成为京保扶贫协作中的一个创举。2018年起,“吴甡校长工作室”“李梅初中校长工作室”等13个工作室相继成立,通过线下线上培训以及下校诊断、跟岗学习、送教讲学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干部教师队伍。
在雪域高原,北京率先开创了“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先河。2017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设立首个“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萨市精准招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对每一名京藏宏志生进行生活补贴。通过教育资源的倾斜,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好更快地成才。
通过持续教育帮扶,北京还为受援地送来了名校。在河北、内蒙古,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北京二中阿尔山分校、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等一批北京名校相继落地,不但为受援地带来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还为整个地区带来了希望,为乡村振兴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
脱贫攻坚战中,北京紧扣受援地因病致贫返贫率高的问题,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推动医疗服务下沉,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得上病”,提升医疗诊治能力,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青海玉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当地肝炎、结核、包虫病等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且,玉树各县域普遍偏远,县级医院人才缺乏,许多病都得跑到州上、省里去治疗。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难解的心结。
在健康帮扶的具体实践中,北京援青医疗团队找到了解决高原偏远地区医疗落后状况的“金钥匙”。2016年,结合玉树州人民医院实际需求,北京朝阳医院与玉树州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此后,玉树州人民医院大力开展远程医疗,目前已经完成与玉树州一市五县医院远程心电、远程放射会诊,远程医疗已覆盖到巴塘、隆宝等乡镇卫生院。
2019年,由北京援建的玉树州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项目通过专家团队验收。该项目实现了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疑难病例向高级医院申请会诊的诊断网络体系,疑难病例由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远程会诊,降低了偏远地区百姓看病成本,缓解了看病难、看专家难等问题,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
在同样地处高原的西藏拉萨,北京持续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以院包科”,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2018年1月,拉萨市人民医院举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成为西藏自治区首家地市级三甲医院。作为“以院包科”牵头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挥北京市属医院学科优势,推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3项,使拉萨市人民医院14个学科水平处于自治区和拉萨市领先地位。
如今,北京扶贫支援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2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北京将继续开展各领域支援协作,安排好资金、人员、项目,助力受援地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