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多国在华留学生古今纵论海疆丝路中外文明发展与交融

2021-03-12 22:39 中国新闻网   李玉素  阅读:4436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2日获悉,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感知中国”活动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沐涛、杜德斌、姜炎鹏和张经四位教授共同主编的《“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专辑》率先面世。

  如今,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子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中。这本学术专辑收录了参加2019年“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简称:科学论坛)的国际学生提交的详细摘要,共计40份,分属三个各具特色又相互交叉的专题。

  在“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文明交融”专题中,来自刚果(布)、埃及、加纳、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从个案的分析角度,就中非之间的国际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比较等,对历史上和现今中、外文明发展与交融提出了清晰、独到的见解。

  来自孟加拉国、刚果(金)、菲律宾、伊朗、毛里求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河口海岸科学技术与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专题中,就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未来的影响,环境变化对淡水资源、渔业和生物多样性的制约,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等诸多方面,介绍了近期的研究成果,为河口海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来自喀麦隆、埃及、加纳、意大利等国家留学生则从“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等方面阐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研究成果。据了解,在“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专题中,留学生们还从全球范围的地缘政治、经济地理、区域合作和融合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在专辑出版交流会上,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经教授认为:“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认同是我们的学生将来在世界上做事所不可逾越的,大学教育在侧重知识传播的同时不应忽略这一方面。国际学生将文化、知识、宗教、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传递给我们师生,无疑会使我们从中受益。”

  韩国留学生成高韵目前在攻读博士。这位复旦大学的留学生表示,其研究方向是文物学,研究对象是出口到韩半岛的中国瓷器。这次发表的论文也是关于中国瓷器包含的文化因素,通过比较中国河南地区出土的瓷器和高丽青瓷的器形,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影响关系,再结合文献研究,证实了当时的青瓷鼎器型包含的宗教及传到当时的高丽的事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孙威来自意大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洲人跨国迁移活动、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及中非合作。他认为,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和历史延伸,“一带一路”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据悉,孙威在《吉布提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文中,从地缘政治及经济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吉布提内部及外部形势,以及中国和吉布提合作的必然性等。

  世界历史研究院沐涛教授12日接受采访时指出,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在华留学生共话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并出版专辑,为促进国际社会共识贡献了民间力量,有助于国际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进一步拉近了留学生与中国的距离,希望文理的交融、地区的融合能够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上结出更多的硕果。(完) 【编辑:李玉素】

5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