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想要创造高品质生活,想要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想要让民生福祉既有“温度”又有“质感”,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
“十三五”时期,民生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教育更加公平而有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世界最大社会保障安全网、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初步确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文化更加自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对民生领域提出了新的目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以上、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群众常办事项基本实现“跨省同办”……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用实际行动抓好民生实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让民生福祉有“温度”有“质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民生工作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保基本民生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因此,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力度,要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守住民生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从财政兜底到社会保障,从脱贫就业到乡村振兴,从市场价格到市场供应,面对民生所需、民生所求,广大党员干部还需继续努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就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民生,就是保住人民最迫切最急需最强烈的幸福问题。新时代对民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要把保基本民生的工作抓好抓实,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发展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卫生健康体系、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等,这样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往在民生领域取得的成绩值得点赞,但民生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务实肯干的作风在工作过程中找准自身工作与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衔接点,善于以人民群众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善于以人民群众的需要校正自己的工作,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和好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好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