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6日电 (记者 陈静)惟妙惟肖的《打稻谷》《墓道像》、清雅精致的“荷塘清趣端砚”“玄蝉端砚”、古朴庄重的玉器鼎、鬲、爵……
6日起,著名雕刻家、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海派砚刻家陆天福和海派玉雕大师陆永福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同台展示各自的手工艺绝活,难得一见的手作精品给文博爱好者带来饕餮盛宴。其中,陆永福所做《青玉提梁卣》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徐宝庆的黄杨木雕作品将儿童的童趣、老农的憨厚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静 摄据悉,三位工艺美术家关系密切,为连襟、兄弟,可谓一庭三艺。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方面对记者说,一庭三艺的出现并非偶然,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出自同一家庭的徐宝庆、陆天福和陆永福以各自的拿手绝活举办联展,生动展示了上海黄杨木雕、砚刻、玉雕艺术时代标位形象。
徐宝庆在黄杨木雕中活灵活现地表现童真,感染力十足。 陈静 摄吴越文化的交融和历史上几度“衣冠南渡”,特别是开阜之后中西方文化合璧,极大影响着上海手工艺的发展,出现了海纳百川,蓬勃发展壮观景象。
1933年,徐宝庆进入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系统学习西洋绘画、雕塑和雕刻,逐渐以黄杨木雕见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宝庆被当时的中国第二轻工业部授予“雕刻工艺师”称号。记者看到,展出的《顽皮娃娃》《捉迷藏》《打稻谷》将儿童的童趣、老农的憨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墓道像》是首次公展,雕刻精细,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充分体现了雕刻家的非凡技艺。
一庭三艺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 陈静 摄出生于1944年的陆天福,幼年跟随土山湾修道士学习绘画,17岁起师承张景安学艺,成为了海派“砚三代”的一员,对当代砚刻的茂衍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出生的陆永福是海派玉雕大师。他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擅长玉雕炉瓶,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在玉雕小件时兴、大型炉瓶器物式微的情况下,陆永福为振兴上海玉雕中素以仿青铜器为主的炉瓶玉雕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看到,陆永福的玉雕作品雕琢细腻、庄重古雅,十分大气。
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人联展”希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手工艺,做好上海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展示、阐释,做好传承保护与合理利用。(完)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