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架设ITER“生命线”的中国“80后”

2021-03-04 16:41 中国新闻网   叶攀  阅读:888 

  中新网合肥3月1日电 (记者 吴兰)“天高路远,月盈月缺。”在法国的ITER现场,黄雄一博士连轴忙碌于施工现场、技术文件撰写等。他表示,能代表中国一员参与ITER,倍感荣幸。

  1984年出生的黄雄一,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副研究员,于2020年11月抵达法国ITER现场。

  参与ITER倍感荣幸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是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就好比造一个“太阳”,给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单位之一,承担了ITER中导体、电源、校正场线圈、超导馈线、极向场线圈等中方研发任务的绝大部分。

  因ITER主机关键核心部件的安装任务和采购包部件的现场技术支持及保障服务工作需要,疫情特殊时期,该所陆续派遣工程技术团队远赴法国,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保驾护航,黄雄一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ITER TAC1中法联合体成员之一,黄雄一和所在团队主要负责ITER超导馈线、磁体等重要部件集成总装。

  他说,ITER的设计、制造、总装以及将来的运行汇集了全球各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能代表中国参与其中,倍感荣幸。

  安装“生命线”每项都是挑战

  目前中方联合体在法国共90余人。其中,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10人中,“80后”占六成。黄雄一具体负责所有超导馈线部件现场施工的总体协调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黄雄一介绍,ITER中所有超导馈线都是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中国制造后运至法国。超导馈线是保障ITER主机系统运行的基础,可以比喻成ITER的“生命线”。

  “ITER系统庞杂、涉及学科和工程门类众多。以超导馈线为例,我们需要把重30吨、长10米的部件以0.1毫米的精度安装到位,在极其狭小空间实现纳欧量级电阻的超导部件电学连接,并把上万根测量线缆和低温管路焊接就位……”黄雄一说,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是挑战。

  黄雄一介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负责施工的第12-13号纵场线圈超导馈线的两大部件过渡馈线和线圈终端盒已成功安装至ITER托卡马克大厅中,未来陆续还有30套类似的超导馈线被安装,并最终与超导磁体系统相连。

  从2007年开始参与ITER超导馈线研制,后作为责任工程师完成了超导接头、低温绝缘等研发工作。回想自己参与“人造太阳”的路,黄雄一说:“有幸在法国亲手把来自所里的第一套超导馈线集成到ITER托卡马克主机中,这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将是宝贵的经历。”

  “小目标”与未来科研路

  今年春节,是黄雄一第一次在国外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在ITER现场的等离子体所团队成员聚餐,共享自制的丰盛‘年夜饭’。”黄雄一说,“小家”的年变成了“大家”的年,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年味。

  身处异国,最思念莫过家人。尽管通讯便捷,相隔万里也可以视频相见,但父母的嘱托、妻子的惦念,每每萦绕心中,让黄雄一久不能寐。他说:“妻子最常对我说‘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平安准时回家’。”

  按照工程计划,黄雄一预计于今年6月底回国。他说,保质保量安装好后续的各个ITER超导馈线是近期的“小目标”,尤其是即将开展的第一个超导接头工作。

  未来自己的科研,黄雄一计划针对聚变堆磁体关键部件,尤其是高温超导部件的结构优化、工艺改进做更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希望把在ITER现场工作获得的“一线经验”,应用到中国人自己的聚变堆中。(完) 【编辑:叶攀】

1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