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没加满一箱油”:博流量不能没底线
宝马车加油,加800多元还没加满一箱油?2月24日,一则仅几秒钟的“车主质疑加油站:什么车能加八百多”的视频被热传。
该视频被剪辑成各种版本,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山东潍坊一加油站,一辆宝马车正在加油,几名身穿短袖T恤的男子向加油站工作人员发出质问,“什么车能加800多?”“给我加上一千!”……当时加油机显示:金额829.99元,油量181.22升,单价4.58元/升。该话题迅速蹿上热搜,不少网友由此质疑当地监管部门未尽职责。
但事件很快迎来“反转”:据媒体报道,当日下午,潍坊市场监管部门抵达该加油站,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加油机都没问题。据核实,视频是去年该加油站检修时出现故障,导致加油机显示数字与实际加油量不符。发现问题后,也没收车主油钱。
原以为无辜车主遇上“黑加油站”,却是旧事被翻新。视频发布者也承认,视频拍于去年,当时加油也确实没花钱。2月23日他将旧视频翻出来二次加工改了时间发出来,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已将视频删除。
但无论当地两级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还是这场风波的舆论影响,都很难让人释怀,其中的教训也不该一笔勾销。
此事中,涉事司机(也是up主)的做法,很难说没有靠“碰瓷”博取流量的嫌疑。他成功地靠旧素材刺激到公众痛点,但这样无中生有式爆料,非但浪费了公共资源,也会造成“狼来了”效应,抬高社会采信成本。
当“爆料者信用”雪崩时,这样无中生有的“雪花”显然不会是无辜的。类似行为却不罕见。比如,前不久热传一则《广州一女外教以辅导名义猥亵学生?》,也是视频制作者为吸引流量,编造了猎奇情节。编造者为此被行拘10天。
说到底,博流量不能博没了底线。在用户参与度越来越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门槛很低,但也不意味着可以捏造事实。否则,不只会误导大众,还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丁慧(媒体人)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