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如何避免“教育焦虑”

2021-02-23 08:56 大众日报   于晓  阅读:2111 

如何避免“教育焦虑”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成功的家校共育,是家长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积极配合、促进学校教育开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从而营造“全天候”的优质教育氛围,家校各司其职、同向前进。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想要“共”得和谐,首先家校前进方向、教育理念一致,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相比之前,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更加关注,获得教育知识途径多样,接触的教育理念纷杂,家长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导向难免产生冲突时,甚至会出现“老师迎合家长”的现象。

采访中期,记者得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专题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其中,有一场家庭教育论坛,主题是“消除中国式焦虑”。2020年12月13日,周日上午8点半,能容纳400人的会议室,前半部分坐满了人。和记者挨着坐的,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

“孩子这么小,您来听讲座不早吗?”

“养娃和上学一样,来听讲座如同预习功课。你得早做准备,孩子成长那么快,可不会等你有没有充足的准备。”

“站在教育资源的高地上,家长为什么还会焦虑?”

“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地,也是人才集聚地。虽然机会多,但是竞争者多,而且是实力很强的竞争者。说句玩笑话,我们这么努力,就是想让孩子做普通人而已。”

“孩子也很辛苦。”

“对。学生们下了课就要钻进辅导班,或是线上上课。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体育锻炼也不能放松。”

论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教育本来是让每个家庭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美好事业,无奈今天却让不少家庭陷入焦虑之中。教育,成为家庭焦虑的事情,已经成了影响幸福指数的一个问题。”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关切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或许可以说,我们需要一场教育科学的启蒙。”

论坛嘉宾安柏是一名小学生母亲,最近出了新书《上岸》。“‘上岸’是家长群的一个术语,就是带着孩子冲击重点校成功。书名看上去很功利,但其实有双关的寓意,是陪伴孩子升学过程中,作为家长,我的心态从焦虑转为淡定。如同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成功上岸,终获平静。”

安柏分享了她的“不焦虑的方法论”。一是,既要以终为始,也要以始为终。要确定目标和终点线,更要找准起跑线。“起跑线不是学科类知识,而是孩子的核心价值,包括正确的习惯、品格和价值观,这会影响孩子一生。”二是,既要避免太“鸡血”,也要预防假“佛系”。家长要学会平衡,不被外界传递的育儿焦虑裹挟,也要适度引导、教育孩子。“真正的佛系,不是不作为,而是保持平稳。”三是,挖掘水下的90%。孩子的综合素质如同一座冰山,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非常小的一部分。水下的90%,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走多远。“水下的90%是什么呢?是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

我们不清楚,未来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但世界需要富有生命力、能够终身学习的人。“看到水下的90%,家长才不会为短期成绩、升学等表象所迷惑甚至焦虑,而是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品格和内驱力上。”安柏说。 【编辑:于晓】

8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