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年味”在变,温暖的内核始终如一
作者:谢伟锋
给亲朋好友发限量定制版的微信红包,排面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通过上传每一位家庭成员照片,就能使用AI人脸融合技术生成一张全家福;在应用场景里选择“出门拜年”或“开门迎客”生成一个互动邀请,分享到朋友圈中就能“云拜年”……在各地“就地过年”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云拜年”“云聚会”的方式来创新年俗。距离阻断不了亲情,心在一起便是团圆,线上的情感互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春节前后的中国,乡愁与梦想交织,处处见证着温暖亲情的流动性。当前,我国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还需时刻绷紧疫情防控的神经。各地为鼓励“就地过年”,纷纷出台多项惠民政策,既有“真金白银”也有“真情实意”,暖心之举让更多人选择“非必要不外出”。不管身处何地,“少出行、少流动”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在疫情防控或大或小的场景里,每一个人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云拜年”“云聚会”等方式应景地成为了“新年俗”。
众志成城“过关”,喜庆祥和“过年”。即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过年依然是华夏儿女密不可分的精神依归。年味,更是萦绕我们心中的那一份念兹在兹。在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文旅部就策划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展示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不能够回家过年的人民群众在网上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满足人民群众“网络过大年”的需求。从传统习俗到新潮方式,过年是有关时间的仪式感,它并不因为疫情而变淡,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延续着。
闻“G”起舞,“云”看未来,“年味”也随之摇摆起来。5G发展让互联网的入口变得更宽,带动着相关行业的深远发展。犹记得,去年疫情期间,网络购物激活了边远地区的消费,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新场景走入寻常百姓家,高清流畅的通信支持让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数字红利全民共享,并以拓展新路径的姿态让广大受众产生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之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求之中,“云拜年”“云聚会”“云参展”等新兴科技形式给年俗增添了许多光彩。所有的美好,都需要实力的支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网络惠民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也让辛丑新春的“年味”越发浓厚。
“年味”在变,温暖的内核始终如一。从“一票难求”的绿皮火车到“说走就走”的复兴号,从美食新衣等传统年货到带“电”智能产品受到年轻人青睐,从鞭炮噼啪的硝烟弥漫到环保清新的绿色提倡,从塞得满满的纸质红包到微信群“试试手气”式的全家参与……随着时代进步,春节的表达形式也与时俱进,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祈福的依托、美好的心愿,却分毫不差。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维度,让出门成为“三思而行”,从而造就“云拜年”“云聚会”的风生水起。但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过年的盛情不减,过年的文化犹在,“年味”只会历久弥香。这份延续不断的亲情密码,是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谢伟锋)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