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遇“配捐”骗局:慈善岂能成圈钱游戏
■ 来论
“每捐款两元钱,就可以额外获得平台配捐一元。”据报道,湖北等多地白血病患儿家属,被一名叫王亚男的知名“公益人士”以配捐名义收取了总额逾百万的款项,但数月过去,承诺的“救命钱”却久等不到。目前,官方证实,王亚男系河南省桐柏县医保中心职工,因涉慈善纠纷已于1个月前被单位停职。多名受害者已分别报案,案由均是诈骗。
家有白血病患者无异于天降灾难,而当家属为“救命钱”犯难时,“在儿童大病互助的圈子里颇有名气”的“公益人士”声称可提供“配捐”帮助筹集善款,其诱惑力可以想见。然而,一场“配捐”操作下来,家属非但拿不到善款,反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此遭遇让人同情。
尽管此事内情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其中是否有诈骗行为,也需执法机关来调查判断。但诸多细节表明,所谓“配捐”一开始很可能就是一场精心设定的“圈钱”游戏。
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家属要求退款时,对方却要求其发展新病友,强调“项目运转起来,你们的钱就能回来”。这可能泄露了这场“配捐”的真相——通过不断吸纳家属的“配捐款”以维持“项目”运转,一旦遭遇“挤兑”,资金链断裂,骗局就原形毕露。这个过程中,受益的是“操盘者”,家属不过是“韭菜”。
实际上,类似“配捐”骗局此前就有发生,这也提醒,直接“操盘”的个人固然可恶,如查明属实,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一些慈善机构、医院扮演了何种角色,也应有法律审视。
以此次事件为例,俨然以慈善“公益人士”自居的王亚男,与公益机构有直接或间接联系。而对此骗局,某省慈善总会就表示,在过去一年里,王亚男在多家慈善总会都进行过类似的操作。成为骗子行骗的工具,对慈善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无疑是一种损害,而相关机构如能及时公开声明和提醒,或能减少受害者。
就个案看,这一骗局中的个人责任和机构责任都应厘清。这关乎受害者的“救命钱”,也关乎慈善公信力,不容马虎。而慈善领域也该健全相关制度体系,铲除“配捐”骗局的土壤,堵上制度漏洞。
□吴振(媒体人)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