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在鲁留学生的“中国汉字年”
中新网济南2月10日电 题:在鲁留学生的“中国汉字年”
作者 赵晓
铺展字帖、提笔蘸墨,正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泰国留学生慈诚婉,用毛笔熟练地写下“新年快乐”的祝福。今年受疫情影响,她留在山东过年,并将寒假视为习汉字、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时机。
图为泰国留学生慈诚婉正在用毛笔写新年祝福。 赵晓 摄慈诚婉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学习生词、练写汉字、读中文小说,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和学习汉语。“一天至少学五六个小时,写汉字最乐在其中,会让我静心专注。”在慈诚婉看来,汉字不仅本身很美,背后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她常常通过练毛笔字来调整心态、平和心境。
罗珃每天早晨会用两三个小时认识新汉字、读中文小说。 赵晓 摄从泰国本科读汉语专业到赴中国留学深造,慈诚婉在六七年的时间里逐渐总结出一套学练汉字的方法。“汉字有很多笔画,我常常对照网上的教学视频,慢速播放,先学偏旁部首,再逐渐掌握完整字形。”慈诚婉说,通过文图结合的方式,了解汉字的构造起源,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慈诚婉还经常把自己练习汉字的视频分享到网上和社交平台,让更多家乡朋友领略中国汉字的魅力。“很多泰国年轻人对汉字感兴趣,也想学中文,但缺少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慈诚婉告诉记者,泰国没有统一编写的汉语教材,一些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方式有待规范。她希望在中国学地道的中文,练一手好字,毕业后回到泰国当一名老师,传播汉语言文字。
与慈诚婉来自同一学院的肯尼亚留学生罗珃也在利用假期苦练汉字、汉语,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做准备。
“我喜欢通过手机或电脑检索查阅的方式来认识汉字,了解每个字的‘前世今生’。”罗珃介绍,她曾参加过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备赛过程中养成了认识一个汉字,就先了解它造字原因的习惯。“从文字起源到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演变过程,了解每个字的诞生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罗珃每天早晨用两三个小时认识新汉字、读中文小说,假期计划看完老舍《我这一辈子》和《茶馆》两本书。“即使平时不考试,我也要看一些与汉字、汉语相关的新闻、电影、电视剧,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听力。”
图为罗珃在利用假期苦练汉字。 赵晓 摄中国农历新年将至,学院组织了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罗珃学会了用剪纸剪汉字,还尝试做了手工元宵。“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这是我第二次在山东过年。感受中国春节热闹气氛时,我也会和朋友们分享肯尼亚元旦新年的习俗。”
留学期间有机会过中国传统节日,也让罗珃看到了中国文化灿烂多彩的一面。她说,自己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取名“珃”,是因为“珃”在中国古代为“玉”。“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德的核心是“仁”,即对内对外都要温润如玉。“看似简单的一个汉字,却传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含义。”
罗珃说:“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希望把真实的中国传达给世界,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的闪光点。”(完)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