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通讯:“留守爸爸”们的春节

2021-02-12 09:35 中国新闻网   叶攀  阅读:3196 

  (新春走基层)通讯:“留守爸爸”们的春节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11日电 题:“留守爸爸”们的春节

  作者 奥蓝 王鸣远 尚虹波

  “这几天,我才觉得家又像个家了。”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腮忽洞村村民栗海龙的“留守生活”这几天被按下暂停键。农历腊月二十六,他的老伴儿单巧荣回来了。

  过去的3年里,单巧荣在离家1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帮女儿照料孩子。63岁的栗海龙和他90岁的老父亲留守在家,养着羊、猪和鸡,还种着50多亩地。

  老伴儿回家仅仅三四天,不仅让脏乱许久的农村小院大变样,栗爸爸也被督促着换掉了干活常穿的脏衣服、剪掉长且乱的头发。厨房里飘出了久违的炖肉香味,还有女主人的唠叨声,栗海龙觉得,日子又鲜活了起来。

  “我的老父亲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家里的地、牲口也都离不开人。再说,孩子们如果自己带娃娃就没法工作,我们老人能帮忙的也只有这个。”栗海龙不善言辞,但朴实的语言里不难体会他对家人的爱与守护。

图为王新民独自准备的炖肉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图为王新民独自准备的炖肉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许多生长于农村的青年人奔向城市和城镇,以找寻更好的工作机会、更有品质的生活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但在他们组建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农村妈妈们或主动或被动进城,挑起了照顾子女和第三代的大梁,而农村爸爸们则坚守在老家,成为“留守爸爸”。

  过年了,有的“留守爸爸”盼回了家人,有的则仍需等待。

  相较于栗海龙这几天的快活惬意,千里之外的通辽市俊昌村,另一位“留守爸爸”王新民的春节则略显孤单。“孙子放假独自在家,没人照顾。老伴儿每个假期都要去石家庄照顾孙子,今年受疫情影响回不来了。”

  “一条鱼、两斤花生、一箱啤酒……”对王新民而言,独自为他80多岁的父母准备一桌“像样儿”的年夜饭是个挑战。这几天,他正拿着老伴儿远程制定的年货清单,到离家6公里的集市上采买年货。

  “以前我对做饭一窍不通,今年的年夜饭不能讲究花样了,幸亏老伴儿出发前连夜包了300多个饺子冻在冰箱里。”王新民想起老伴儿,有些动情。

  “其实也不孤单。”王新民安慰自己说,家里还有老父母,还有70多只羊和两条狗。“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也跟老伴儿商量好了,今年视频团聚。”

  同住俊昌村的张希望也是位“留守爸爸”,但他的老伴儿2016年去世了,此后的大多数春节张希望都是自己过的。

  “儿子在10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工作,女儿远嫁到青岛。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过年回来一趟待不了几天,索性不让他们折腾了。”

  快递是张希望和儿女们联络感情的重要通道。他常常收到儿女们寄来的吃穿用品,也把老家的猪肉、葵花籽等特产寄给儿女。

  “他们都想让我搬到城里去住,我年纪大了,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就想自己待在村里,夏天种点菜,养几只鸡。”72岁的张希望在老家却也自得其乐。“就是有点想孙子。”

  “一个村子的人都沾亲带故,我自己在农村生活也不孤独,他们都很照顾我。”张希望告诉记者,他已收到好几份年夜饭邀请。

  公开材料显示,近年来,中国总流动人口不断下降,但6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却成为一组逆向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调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完)

【编辑:叶攀】
3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