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2月10日电 题:中国春节里的留学生故事:友谊长系 未来可期
作者潘雨洁
10日下午,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阵阵掌声、笑声回荡在走廊,教室里悬挂着立体“春”字,课桌上摆着水果饮料和青海特色美食“炸花花”,来自14个国家的34名学生聚齐,迎春节联欢会正在举行。
图为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生在宿舍门口贴春联。 潘雨洁 摄“尽管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共同特性,唯有努力才能进步,”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维胜向留学生们送上新春祝福,“明年是中国的传统牛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憨厚、踏实的表现,希望大家搞好学业、培养本领,取得更‘牛’的成绩。”
现场,留学生们人手一只的红色礼袋中,不仅有各类零食水果,学校还贴心准备了“福”字窗花、对联和防护口罩。
约瑟是美国人,三年前来到青海民族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虽然那时完全不懂汉语,但开朗爱笑的他成为学校乐队的吉他手,对音乐的热爱弥补了语言沟通障碍,也让他结识了一群中国好朋友。
“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时,我去一位乐队成员家吃饭,唯一听懂的词就是‘干杯’,”约瑟笑着回忆。
去年,受疫情影响,约瑟回国看父母的计划没能成行。“很多同学不能回国,回国的也不能按时返校,但我跟室友在宿舍里学习、做饭、玩抖音,很开心。”他说。
今年春节,约瑟收到藏族同学的邀请,即将去玉树市拜访他们的家。“听过玉树风景很美,有许多漂亮的藏式建筑,”他对接下来的行程期待满满。
金发碧眼的丽莎身穿盘扣小夹袄,戴着藏式耳环,“在青海旅游时,看到很多藏族女生穿着这样的衣服,围成一圈跳起舞,太喜欢了。”她说。
从挪威来到中国一年半,如今她已经能够流畅地用汉语交流,“我很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还爱吃中国菜,”她边说边从冰箱里拿出一盘饺子,“要过年了,中国室友自己在家包好饺子送来,我喜欢韭菜鸡蛋馅的,晚上煮着吃。”
2018年,刚刚从哈萨克斯坦来中国时,老师为阿尔法特取了中国名字“阿龙”,“我特别喜欢,想起小时候看的功夫电影,”阿尔法特说。
明年就要大学毕业,阿尔法特的新年愿望是找到一份口译工作,不过他感到压力不小,“如今在我的国家,好像十个年轻人中有九个都在学习中文,我必须更努力,才能找到好工作。”
左文和李苗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家乡在土库曼斯坦。2019年,姐妹俩来到中国武汉学习汉语,目前在青海民族大学读大一,文静的她们尚未交到很多中国朋友,“过年期间,我们想去看看龙门和街上的灯笼。”
从热干面到火锅,左文和李苗渐渐习惯了中国的饮食和生活,“我们不光长得像,性格也像、想法也一样,”李苗笑着说,“在中国,生活非常方便,以后想和丈夫一起留在这里做生意,左文也跟我们一起。”
联欢会上,约瑟告诉大家,自己印象最深的中国成语叫“高山流水”,“这个词是讲一对好朋友,中文里叫‘知音’,让我想起高中时的美国朋友,因为距离太远,现在的联系越来越少,”他说,“但是,我在这里交到不少新朋友,有了关系亲近的‘中国知音’,所以并不孤独。”(完)
【编辑:郭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