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5日电(记者田建川 王瑞平)就地过年或返乡团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每一个家庭都即将迎来别样的牛年春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论身在何处、做何职业,心中都交织着亲情、乡情和家国情。新的一年,有什么话想跟家人诉说,定下怎样的生活小目标?来听听三个普通家庭的“心声”。
“如果能的话,请在10分钟内马上回来,瞬间出现在我面前。”
环卫工周祝将在广州度过第四个春节,但今年春节与以往不同。此前三年,她都提前把两个小孩从广东湛江老家接到广州,逆向团聚。但今年考虑到疫情影响,她选择自己在广州过年。
“如果接孩子来广州,毕竟存在风险,节后也担心影响孩子按时上学。我很挂念孩子,但更希望他们平安。”周祝说。
春节期间是环卫工最忙的时候,广州全市环卫工的上岗率约为95%。
周祝的丈夫几年前因病离世,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供孩子们上学读书。两个儿子现在分别读初一和小学三年级,平常由爷爷奶奶照顾。按照有关政策,两个孩子有望今年转学到广州读书,这是周祝的心愿,也是她辛苦努力的目标。
不能和妈妈在广州一起过年,孩子们表示理解,但大儿子还是在跟周祝视频聊天时说:“如果能的话,请在10分钟内马上回来,瞬间出现在我面前。”他在期末考试时考了第四名,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奖状。
过年前,周祝所在的单位发了大米和饼干,广州市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丰富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加强对来穗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帮扶关爱。
因为操劳,44岁的周祝已经有很多白头发,但她爽朗爱笑,心态乐观。“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这样才有希望,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周祝说。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我不想让他们花很多钱”
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金鸡村金鸡小学,18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超过一半。很多孩子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和父母团聚。
放寒假前,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孩子们画出春节最想让父母买的礼物。四年级的曾子珊画了泡泡机、珍珠奶茶和一块蛋糕。她生日那天,在外地务工的父母没能回来和她一起过。
这些礼物,对曾子珊而言已经足够了。她在画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爸爸妈妈辛苦了。
曾子珊说,有时候看到动画片里的人喊“爸爸妈妈”,她也会跟着流眼泪。想他们的时候,就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来。
再过两天,在珠三角务工的爸爸妈妈就要回家了。尽管还没到他们回来的日子,但曾子珊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踮着脚在门前望向村口。
“我会努力学习,用好成绩让爸妈开心。他们开心,我就会觉得很幸福。”曾子珊说。
“以后开个民宿,在家门口挣钱,还能陪伴孩子成长”
2020年6月,32岁的李冬妮走出家门到广州一家制衣厂打工。
这是她结婚后第一次外出务工。
“两个女儿大一点了,爷爷奶奶可以带,我还年轻,想出去多挣点钱,减轻老公的负担。”李冬妮说。
李冬妮一家六口住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黑山村。她的老公在当地做杂工,干的都是力气活,但好在离家近,每天能回家。
“如果我有力气,我也想去搬砖。”李冬妮笑着说,出去挣的钱多一点,但陪伴两个女儿的时间就少了,这也没有办法。
腊月十九,李冬妮所在的工厂放假,她搭了顺风车回到老家。孩子们非常开心,像粘在身上一样,她走到哪就跟到哪。她给两个女儿买了同款的小裙子,母女三个在自己的小院里玩起了自拍。调皮的大女儿伸出小舌头搞怪,小院里充满欢声笑语。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黑山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梯田资源,正在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
“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希望攒点钱之后,回到老家做民宿或者开个农家乐,既能陪伴孩子成长,又能在家门口挣钱。”李冬妮说,这是她的牛年小目标。